在學習上,我信仰三件事情
在學習上,我信仰三件事情:
1.等價交換,人沒有犧牲就什麼都得不到,為了得到什麼東西,就需要付出同等的代價
1.等價交換,人沒有犧牲就什麼都得不到,為了得到什麼東西,就需要付出同等的代價
2.你無法討好每個人、每件事
3.一萬小時定律
第一點光是寫那樣看起來實在是廢話,要學習知識(或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需要花時間、精神,我把同等的代價理解成「把做某件事用掉的這段時間、精神,拿去做其他事可能會得到的成果」,suppose我正處在讀數學的良好狀態下,我讀了一小時線代,把馬可夫鏈的概念理解,我本來也許可以拿來繼續讀內積空間還是什麼的,總之這段時間我獲得了關於馬可夫鏈的知識,付出的同等代價就是獲得其他知識的機會
根據我待過之前的系和現在這個系的經驗,我發現兩個地方其實都有我相對比較不喜歡的科目,面對這些東西的心情其實和之前沒太大改變,會覺得煩,但態度不一樣,以前會很膠著在情緒上,現在則是曉得拿捏「要應付它們到什麼程度」,為了學歷、畢業證書,我還沒膽子放掉那些課不管,可是就像上一段說的,在應付它們的同時其實是有代價的,花幾十個小時讀自己「確定」以後走的方向不會直接用到的東西,跟讀自己有可能用到的東西或至少是想讀的東西,我不認為兩個的結果會一樣,天賦因素影響當然有,但那是少數個案,更重要的是持續投入
第一點光是寫那樣看起來實在是廢話,要學習知識(或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需要花時間、精神,我把同等的代價理解成「把做某件事用掉的這段時間、精神,拿去做其他事可能會得到的成果」,suppose我正處在讀數學的良好狀態下,我讀了一小時線代,把馬可夫鏈的概念理解,我本來也許可以拿來繼續讀內積空間還是什麼的,總之這段時間我獲得了關於馬可夫鏈的知識,付出的同等代價就是獲得其他知識的機會
根據我待過之前的系和現在這個系的經驗,我發現兩個地方其實都有我相對比較不喜歡的科目,面對這些東西的心情其實和之前沒太大改變,會覺得煩,但態度不一樣,以前會很膠著在情緒上,現在則是曉得拿捏「要應付它們到什麼程度」,為了學歷、畢業證書,我還沒膽子放掉那些課不管,可是就像上一段說的,在應付它們的同時其實是有代價的,花幾十個小時讀自己「確定」以後走的方向不會直接用到的東西,跟讀自己有可能用到的東西或至少是想讀的東西,我不認為兩個的結果會一樣,天賦因素影響當然有,但那是少數個案,更重要的是持續投入
舉個人當例子(之前好像舉他當例子很多次了),vgod,他很早就對程式有興趣,高中時為了準備IOI,很多課都不管,心思就是在弄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許他真的運氣有點好(但完全歸諸於運氣也太不中肯)、或是努力累積的實力剛好到了,讓他通過訓練營的錄取資格、比到IOI、拿到台大資工的保送名額,剛好順便拿到了升學資格,他是冒著風險的,在過程有很多未知數,會不會在某關卡被刷掉,就沒後續的事情了?當然有可能,可是他的努力使得通過機率提高無庸置疑,要是他三心兩意,想應付升學科目又想搞IOI,最可能也是半調子的結果,或兩頭空
遇到讓自己很度爛的科目還是事情,要嘛戰、要嘛逃、要嘛改革讓它變得順眼一點,自己要為之前的選擇造成的後果負責,決定戰,就承擔時間耗在上面的後果(例如:即使知道為了應付考試讀某些東西是在做白工,考試完不到一個禮拜就全部忘光...,這種事情做多了會變廢物,但還是讀);如果決定逃,那一樣要為這個逃的決定負責(也許某科沒什麼讀而被當掉,但知道自己花時間投入在某方面專長精進不少)
今天去跟老師聊,講到之前清華數學系有個學長,高微被當、重修了很多次,延畢到了七年級,結果後來上研究所當助教的時候他變成分析最強的助教,講高微是真的在「說書」,已經融會貫通到常人難以到達的地步了,有時候不停的遇到挫折和磨練,當下超級苦,但無法否認熬過去某方面的功力會提昇不少(但這是你要的功力嗎?)
遇到讓自己很度爛的科目還是事情,要嘛戰、要嘛逃、要嘛改革讓它變得順眼一點,自己要為之前的選擇造成的後果負責,決定戰,就承擔時間耗在上面的後果(例如:即使知道為了應付考試讀某些東西是在做白工,考試完不到一個禮拜就全部忘光...,這種事情做多了會變廢物,但還是讀);如果決定逃,那一樣要為這個逃的決定負責(也許某科沒什麼讀而被當掉,但知道自己花時間投入在某方面專長精進不少)
今天去跟老師聊,講到之前清華數學系有個學長,高微被當、重修了很多次,延畢到了七年級,結果後來上研究所當助教的時候他變成分析最強的助教,講高微是真的在「說書」,已經融會貫通到常人難以到達的地步了,有時候不停的遇到挫折和磨練,當下超級苦,但無法否認熬過去某方面的功力會提昇不少(但這是你要的功力嗎?)
有個故事說,一隻鳥喝不到一根管子裡的水,於是不斷投石頭進去,終於到了某個時候它可以喝到裡面的水了,現在用這種觀點來看學習,現在人面對的就好像是好多支不同的細管,你不知道各個管子分別要投入多少你才喝的到水,而即使在一個管子努力許久,但中途放棄,一樣喝不到水,現在這水像是你達到某種成就,或是從中得到強大動力、成就感或自我滿足感的東西,並不是沒有它不行,但我覺得這是人生的意義所在,記得之前看哪篇文章,講到說有一些奧運選手從奧運退下來之後,會有種失落感,原因是苦練多年下來在運動場上與世界頂尖好手較勁,那種精神上的高潮難以其他任何活動達到,我想,人活著要是可以一次、多次體會到這種感覺,死了也不會有遺憾吧
寫著寫著有點離題,有靈感就不知不覺打了下來
寫著寫著有點離題,有靈感就不知不覺打了下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