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宗教和科學的一些基本差異(國文期中報告)

探討動機 如何知道那些宗教說法 歸納、演繹和物質知識的力量v.s宗教提出說法的態度 科學和宗教,核心的部分都是一種信仰,但差別很大 科學和宗教所接受的推理原則不同 宗教的說法為什麼深植人心、綿綿不絕? 以「倖存者受到保佑」這個例子為例說明 我家信仰的宗教、科學、數學都是對我影響不小的事物,宗教塑造了我某些生活習慣和道德價值觀,而在我學習後兩者的過程,思想有些改變後,我發覺一些問題,宗教和科學似乎有本質上的衝突,在我的認識裡,宗教通常不鼓勵討論和懷疑,常常是灌輸教義和經典上的觀念;但科學和數學是很注重懷疑和檢驗的,對未經檢驗的說法(假說)會先採取不確定的立場、認為它們尚待檢驗,這些都是態度上很不一樣的差異,而因為我家信仰的宗教、數學都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試著探討它們有什麼矛盾或衝突,對我是很重要且有趣的問題 我如何知道那些宗教說法的? 大約是大一以後吧,我開始對一些從小聽到大的說法感到空洞和懷疑,六道輪迴、天堂和地獄、靈魂靈性、前世 ... ,我怎麼知道這些?   聽別人說、看一些書上這麼寫   ,久而久之就接受了,但它們沒辦法用肉眼或儀器直接得到,那它們到底是怎麼來的?似乎是一些「悟道者、聖人」提出的,不曉得他們怎麼知道、想到、或觀察到的,也許是看到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花開花落...等等這些現象有規律性,因此認為生前和死後也會有某種規律存在,於是想出一套「潛規則」,宣稱這規則在無形中主宰了我們的人生、還有生前和死後   我認為, 我們所具有的宗教觀念和鬼神觀是「被教育」的 ,例如當時荷蘭人尚未殖民台灣時,島上原住民顯然不知道耶穌基督是什麼,聽都沒聽過,直到後來被荷蘭人「教導」以後,才「認識」了耶穌基督,一代傳一代,也使得後來的子孫們都信仰這一套 我們會怎樣看待下面這個說法? 若說世界上存在一種人,他的身體平常跟我們一般人一樣,但可以變成火焰、然後又可以從火焰變回肉體,你相信嗎?根據經驗歸納,過去把人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身體放在火焰附近只會灼傷或得到烤肉,「身體→火→身體」這樣神奇的轉換過程,至少肉體和火焰有接近的時刻吧,那這個人如何避免自己不變成烤肉或灼傷的?又或者根據物理知識,火焰是物質燃燒的過程讓周圍的空氣離子化,從氣體變成電漿所造成的顏色和形狀,換句話說,從身體變成火焰...

有驚無險的教訓

昨天傍晚外出,吃完飯後去買一些日用品時突然發現手機不在口袋裡,我想我有帶手機出來嗎?不確定,有時候這種瑣碎的事情腦袋記不清楚,回住處再確認吧 結 果一回到家我也忘了確認,直接看文章和寫程式,到快十點時才發現手機不在桌上,這下可糟了,我先撥我手機號碼看找不找的到,或撿到的人會不會接,結果沒 有,我開始回想最後一次用手機是什麼時候,國文課時確定還在,吃飯呢?不確定,我開始想好的情況和壞的情況,好的話就是掉在吃飯的店家,這樣隔天再去拿就 好,壞的話可能是被偷、被撿走、被盜打、偷取資料…等等,我這時才懊悔我手機的安全設定怎麼這麼弱,電源開關一按、螢幕一滑就開了,接著連上行動網路就可 以看我的fb, dropbox, evernote, gmail…,也到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在好幾個網站的密碼都一樣有多不妙… 連上我的fb, dropbox, gmail, evernote,沒發現什麼奇怪的事情,我不確定目前接下來該怎麼做,要去警察局?還是等明天去店家看看再說,我最後決定先去睡覺,隔天再解決 -----------分隔----------- 剛 剛去店家找回我的手機,看手機的電源狀況,應該是沒被動過,還好,有驚無險,我最近要來好好研究怎麼鎖定手機、設定手機安全跟改密碼了,只不過手機的螢幕 解鎖方式比較安全的似乎都比較麻煩,例如:輸入密碼、特定手勢,可是手機的使用狀況很頻繁開關螢幕 ,不像電腦那樣,所以螢幕解鎖弄的太麻煩也會把自己搞的很煩… 我不禁想,如果我收到這樣有驚無險的教訓,還不去改變的話那我真的是笨蛋, 我沒做好防患未然 ,之前有看過電腦玩物介紹這方面的文章,可是覺得設定很麻煩,就沒去弄,講到這裡我想到我電腦從沒備份過,想像一下電腦、手機真的crash掉或不見了,我會多頭大? 電 腦的話可能還好,對我最重要的就是以前打的文章和目前在寫程式、作業,前者大半都在evernote裡,後者的話我都丟dropbox,所以就算真的裝置 出問題,只要有上傳到、同步到,我連上伺服器拿回檔案就好,有沒有可能伺服器出問題?有可能,真的擔心的話就再弄一次檔案的備份,這樣出事的機率就極低了 手機的話就非常危險和麻煩, 依照我目前的設定,任何撿到的人都可以輕易把東西看光光 ,所以我要設定一些「障礙」,或者我要有辦法在手機不曉得跑哪去的時候,還可以用電腦控制我手機的通...

久違的質疑,久違的刺激

剛剛我媽打電話來,聊近況跟這學期的修課,又講到我沒修系上課這件事,她說「我這樣不是重新開始、等於又是大一了嗎?已經大三了,有沒有想清楚啊?那邊有很多高手喔;這樣你當初還不如去好好學個一技之長,不用去學校了;你現在跑去資工,會不會到時候又有同樣的問題啊?」 統計系那些管理學院跟「靠背」的課我實在修不下去,修了也只會混過, 修的痛苦然後又變成廢物 ,出去做不了什麼事情,很糟糕 前兩個問題在 <我最近在想什麼&最近在做什麼> 有稍微寫到,先回第三個「那邊有很多高手喔」,這我當然知道,十幾歲的年輕駭客和大學輟學出來創業...等等一般人都聽說過,各行各業都有大師、厲害角色, 我完全沒妄想自己可以到達那種高度 , 努力和天賦都不足 ,但如果只是學個專長,出去(好好)生存未嘗不行 跟我媽通完電話,我實在不禁想,要是我可以盡快練成一定的程式功力、然後用它來賺些錢就好了,至少證明這條路可行, 然後我經濟上也可以不用再依靠他們 ,我最近對於自己還要依賴家裡的支援有點不滿意,可是自己沒什麼本事是事實,自作自受 本來正在搞創造complete binary tree的程式,但是剛才的電話和今晚一些事讓自己心神不寧,與其繼續盯著螢幕,不如好好把想法抒發出來 我 的確有些事沒想的很清楚,我也是人,會犯錯,可是像我媽問「資工領域有很多高手,你確定自己沒問題嗎?」這個問題時,老實講,答案我不知道,應該也沒有人 知道,變數很多,我根本沒有足夠對資工業界或學科的了解來作為評估基礎,而且我對自己也還不夠了解,對一門學科到底感覺怎樣,不至少實際摸摸一陣子也不曉 得,從九月中到現在兩個多月,除了沒多久前那次因為進度壓力而有相當強烈的焦躁外(要用linked list,把兩個矩陣相乘、兩個矩陣相加、一個矩陣轉置的程式寫出來,下周三要交,但隔週有資料結構和程式設計的期中考,然後也要交程設作業...),基 本上,我認為要我一天投四五個小時下去學程式和資料結構沒問題,目前最高紀錄是八小時左右的樣子,或許有人會說,這跟真正的狂熱分子、geek比起來還差 的遠呢,我知道...,但也無須一開始就去跟馬拉松冠亞軍比,先把自己要練的練好 有沒有解開那個問題後覺得特別爽的?似乎沒有,但對自己寫的程式的規模倒是有點驚訝,最近寫幾個程式都好幾百行的,一兩個月前的我真的意料不到,還有就是之...

論愛情

標題下了這個「論」字,似乎就已經把這篇文章限制成以論說為主的方向,這給我一股莫名的些微壓力,因為對於一個沒談過戀愛的人來說,愛情是紙上談兵的、一廂情願的,稍微思索了一下自己對愛情的看法,發現浮上腦海的多是一些陳腔濫調的說法,很難把它們組成些有意義的東西,不如從回顧自己喜歡上一個人的經驗開始講吧,寫著寫著也許就會有靈感了 最近的一次,早已經認識對方一年多,不熟,也沒什麼感覺,只偶爾聊天、討論問題,我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不怕跟人接觸,只是常常不知道要跟人聊什麼,聊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問題,是少數我比較聊得開的話題,那陣子跟對方的交流也僅只於此,可以說我們的交集和對彼此的認識也就這樣了,所以會喜歡上對方我也覺得滿莫名其妙,不禁想到一個說法:也許我喜歡的是自己幻想或想像的那個人,而不是真實世界中的對方 不過,在好幾個月沒碰面後,對對方的感覺淡了,現在幾乎不會想到,我終於「恢復正常」,是福嗎?終於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受到心理因素影響讀書了,但也少了一個讓人心動的人事物,不過既然我從沒什麼實際行動或表示,對方也已經有伴了,這樣的發展也許對雙方都好吧,我不會後悔沒有行動,雖然那時當下的我有時是不舒服的,可是這段歲月我回想起來會笑,因當時的美好交流而笑、笑那個時候的我 受到自己學習的科目、師長和學長耳濡目染,認同和推崇理性、冷靜的思考,而喜歡一個人,帶給自己情緒、心情上的影響,是不是讓自己不理性和不冷靜呢?可是這又是人的七情六慾是人性本質,雖然覺得有時候的狀態不像自己,但也只能接受,或是藉由投入到其他事情,來緩解、消除那些感覺 我曾經想過,跟人交流少的我,在別人眼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是看起來不重衣著、宅男樣、怪人、有時候白目、某些專長很厲害…?我曾在一個場合聽到兩個人對我穿著的評論,那時候也許不應該穿的如此休閒?一個人說我這樣穿會不會太休閒了,另一個人就說我平常都是這個樣子,他們不經意的或是直接的這樣說出來,代表這確切是在他們兩人眼中的我,能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對自己有時候有些幫助,可是我沒談過戀愛,我也就不知道我在一個戀人眼中是什麼樣子 有一個說法我覺得很有道理,應該會作為以後我挑對象的原則(假如有那麼一天的話),就是先看對方的缺點是不是自己能接受的,假如對方缺點自己非常在意、難以忍受,那這關係要培養下去勢必非常困難或前景不佳;反之,如果這個缺點在自...

關於時間管理、時間運用的一個迷思?

我受到電腦玩物的某篇文章影響(詳細哪篇我已經忘了),認同讀書(或工作)的質和效率雖然不能用讀書(或工作)的時間長短來衡量,但至少可以作為進度的一種指標,如果很久沒讀書或讀書時間過少,那肯定是沒什麼進度,提醒自己要多花一些心力在上面了 可是我不知不覺好像陷入一種迷思,就是每天讀書時數至少要多少,我突然覺得這很奇怪,重點不是在進度嗎?怎麼會變成時數了哩? 用MMORPG比較功利的角度來比喻的話,你在副本越久不代表你推掉的王越多,重點是多快推掉一隻王、推掉的王的數目和dps,而不是在副本泡多久,當然了,dps不是一切,dps越高也不代表推掉的王的數目就會比較多或比較快,但它至少跟推王的相關性比較大,比起「待在副本的時間」是有效多的指標了 dps─讀書專心程度 待在副本的時間─讀書的時間(或坐在書桌前的時間) 可是最大的問題是讀書專心程度沒有像遊戲的傷害輸出那樣有數據統計,而且書的內容各章節的難度也不一定容易區分,我原本是想說我應該改成:把書的內容劃分成一些段落,每段難度不會差太多,然後分成一天天來讀,一天內用越少的時間拚掉越好─dps高、推王速度和推王數,視情況若許可就繼續拚或少拚一些 很不好意思,我還不是那種對學問極度熱忱的人,不然也不會談這種東西了,真正極度熱忱或是有天份的人輕鬆就可以對特定目標進入專注狀態、甚至心流,輕鬆打爆發、吃掉一般人很難吃或吃不掉的進度,舉例來說,我聽說某個學長他讀書並不一定要在書桌前,無論是在吃飯、逛書店、走路...的時候他都在思考問題,這技能讓我有點羨慕,我的「記憶體空間」不大,沒辦法直接在腦海做太多的計算、推導,要我邊走路邊思考問題不是不行,只是我會有點容易分心,這可能跟我的記憶體容量有點關係 要是我有辦法每天做到像之前去參加AIME或考線代期末考那樣連續的極度專注,就算一天只有讀三、四個小時,也夠本了,就像某強者說:讀多久不是重點,你可以在極度專心的情況下持續多久才是,不然坐在那裡也沒什麼用 前幾段說「MMORPG比較功利的角度...」,因為MMORPG並不是只有推副本、推王和dps而已,如果只有這樣那也沒什麼意思

生活中讓人期待的事物

打這篇文的動機是昨晚跟朋友討論回家日期,好久沒跟他在家鄉碰面,有點期待,想想突然發現自己很久沒有這種期待的心情了,也不禁聯想到以前高中玩wow的那一陣子,平日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週末打wow、或者哪時候晚上有機會可以偷玩到wow(因為一到四的晚上,我跟爸媽默契的潛規則就是不用電腦,只讀書,有時候他們都不在我就會偷玩一下XD),禮拜五下課後是我心情到達顛峰的時刻吧,因為知道等下我就又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扮演另一個角色冒險了,現在不知道為什麼覺得, 生活中能像這樣有些讓人期待的事物,而且還能定期滿足,真的是一種幸福 ,我雖然會期待週末的上線,但這份心情不會影響到我讀書,也不會有藍色星期一這種問題,該弄的還是會弄好,玩的時候就痛快玩,有些人說在受到一定的束縛下才會體會自由有多美好,也許真的有這一回事吧 相對那時,現在的生活相對索然無趣多了,啊就上課、讀書、慢跑、看影片、偶而去找朋友...,大概只有回家和去找朋友會讓我比較期待了,「就沒什麼好玩的東西了嗎?」我常常這樣自問,「啊~真無聊啊」則是心裡另一個次頻繁出現的句子

我最近在想什麼&最近在做什麼

這篇文章算是對最近的一點回顧,也順便寫給我爸媽看的,因為有的事情很難在短短幾分鐘的電話時間內講清楚,然後這些事情又非常重要,非得好好說不可 我媽質疑我的一些點 其實想朝資工去的念頭不是最近突然冒出來的,在今年寒假前後或更早就有了,只是一直到這個暑假才開始學c++、這學期才 跑去資工系修課(讓我爸媽不能理解的是我把系上必修課退掉這件事),那為什麼我學程式語言和資工的東西呢?這就是最難講的一點,我媽質疑我這樣不就又重新開始了嗎? 這兩年不就又白學了嗎? 下次遇到困難是不是又要(用轉換跑道)來逃避了?你能畢業嗎?那你之前跑來統計的初衷是什麼?你當初怎麼不去念數學系? 讀統計系的初衷 有點害怕回理學院(繁重課業+普物),重考想選一個不會讀到物理和化學,但跟數學相關的科系,在事先調查不足和考慮不周的情況下來到這裡,第一年讀起來跟預期的沒有差太遠,除了因應管理學院而開的經濟學、後來都只能靠背應付考試的統計學、教的鳥鳥的計概,微積分和線性代數這兩門還算我心目中的「數學課」,只是理論就沒談的深入;大二時有了兩門因應統計系屬於管院而開的兩門必修課:會計學和管理學,另外兩門是數理統計和程式設計,學統計基礎理論和統計界常用的語言R,這時回想,那學期完全是靠後兩科撐下去的,會計學和管理學?嘖嘖…明顯不是目前的我想學的東西,應付的痛苦和不愉快不在話下;二下沒了管理學,多了抽樣調查和迴歸分析,我感覺有點不太對頭,這兩科都是談應用方法的科目,著重在用,原理不怎麼講,跟我心目中的數學課(定義、定理、循序漸進的解釋、證明)相差甚遠,我這學期修了數學系的線性代數一,是我花最多時間、讀的最認真的科目了,花在其他科目的時間全部加起來也遠遠不如花在線代的時間,看了app記錄,大概有快150小時吧,相形之下,我之前比較認真的數統在這學期讀的時間也少很多了 從另一層面來看我的學習狀況,就是討論的夥伴和討論風氣,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想到這兩點,我認為它們對我學習動力很重要,我來到統計系,說真的剛開始上課沒多久,我就覺得這裡的氣氛跟我的質不合,怎麼說呢…,異常聒噪,感受不出對學問的追求、討論,流漏出興趣或熱忱,充滿吃喝玩樂的氣氛,不過還是有遇到幾個聊的比較投緣的同學,一個對學數學還算有心、一個是電腦硬體狂熱玩家(這麼稱呼他應該不為過XD),可是前者轉系了,後者大一後就休學了,好像沒回來,同系的...

「興趣」這個字眼

通常,在一些活動上或是初認識人的場合會有自我介紹,而自我介紹常會講到個人興趣,這個問題我總覺得有點難回答,或是難講出讓我自己滿意的回答 興趣是常會主動去做的事情?吃飯是正常人總會主動去做的,但說吃飯是興趣,感覺就是不太對,慢跑是不是我的興趣?我常主動去慢跑,沒有其他人還是外來壓力強迫我去做,但我認為慢跑不是我的興趣,它比較像是吃飯,一種需求,根據經驗,一個禮拜沒運動我就會有體力好像變差的感覺,透過慢跑讓身體維持在良好狀態,跟肚子餓了要吃東西以供給身體能量類似 另外,興趣似乎常跟消遣混淆?興趣是人喜歡做的事情(這大概是最普遍的定義)?但我不覺得大部分的人打電動、看漫畫、看電視、看小說…是興趣,因為玩爽、看爽完就算了,那基於好玩的心態在打球或做其他任何事情,這活動算不算興趣?依照一樣的原則來看,「玩完就算了」,那這些活動應該算不上興趣?我傾向叫它們「消遣」 話說回來,區別這兩字有什麼重要或討論的必要?純粹是想把事情說清楚,大概是因為我對這些字眼比較龜毛吧,那如果上述打電動、看電視、看小說,有人玩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例如前所未見的玩法攻略)、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例如跟劇情內容相關的獨特個人見解),這樣又如何呢?好像比較專業、比一般人投入更多,還有一些額外「成果」,不只是「玩爽、看爽」,可是有人書沒讀、沒工作、宅家裡打電動,他自稱興趣是打電動,如果是這樣的人找出、想出高人一等的遊戲玩法,你會認同他自稱的興趣嗎?旁人給的形容多半會是這個人玩物喪志、頹廢之類的吧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在使用興趣這個字眼上,對我而言的一個癥結點,跟其他許多討論一樣,就在於參與討論或聊天的人對一件事、一個句子、一個詞的理解不同,當彼此認知上有誤差或誤解時,後果或危害可能大可能小,小的也許只是不懂對方想表達的真正意思,但大的…,例如正義、公平、自由、道德…這些字,很常在社運場合、政治發言、社論、新聞看到,一旦被誤用、濫用、誤解、曲解…,結果可能是政策轉彎、或是樹立族群對立之類的,會影響不少人的命運 而興趣這個字眼在雙方對它認知有落差的時候,造成的結果應該不至於像上面那樣嚴重吧?我不禁想到在一些勵志書、財金商管書籍、升學求職資訊上常看到談「興趣」,最常見的無非是鼓勵讀者朝自己的興趣走,這可能有一些作用: 1.沒有任何影響 2.以我的用詞標準來說是消遣,對一些人來說他們覺得...

刺激,東山再起

有時候,狠狠把一個人擊倒、挫挫他的銳氣,讓他(深深)體會自己的不足或者為此感到悔恨,想去彌補,但又不至於到信心完全崩潰,讓他「感覺」還保有一些希望、東山再起的可能(這點很重要),是不是讓人成長的一種好方式呢? 但自我感覺有希望,跟現實是不是還有轉寰餘地可能是兩回事,不然怎麼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老大徒傷悲 要是剛好受到刺激的時刻還夠早的話,那就好玩了… 會想到這些是因為昨天我嘗試解決一個有點超出目前能力的程式問題,我很謹慎的分析、拆解,轉成程式碼,本以為可以完美的一次解決(編譯過+正確執行),結果一編譯下去是一堆error,光是解syntax error就花了二十多分鐘,麻煩的還在後頭的logic error,其中一隻神奇的蟲就卡我半小時,我最後沒解決這問題,有點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想這是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嗎?也許不是,可是作為刺激學習動力來說,卻是個不錯的方法 喔,還有就是自己明明是一個聰明才智很普通的人,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骨子裡好像有股傲氣,國中的時候受一個數學老師的教誨,讓這氣較平息,讓我心思可以很純粹的衝 之前那樣同時自貶自抑又自傲的心態真的很奇怪,有時候會想自己算哪根蔥?有時候又會覺得別人是垃圾,這情緒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可是一起來又莫名的有點難消除

做問心無愧的事情,決定了就好好做並堅持

今天回到家中午在吃飯的時候,不知不覺又開始思索,是關於回台南這個禮拜以來的生活,開學後除了吃一次飯之外,我就沒參加社團的任何活動,剛開學理論上是最閒的時候,那這幾天晚上我幹什麼去了?我跑去圖書館寫程式跟讀書,我大概可以猜想裡面其他人對我的看法是怎樣,沒幫到什麼忙,那住進這裡的意義何在?...之類的,我選擇這樣做,跟現在的處境密切相關 事實上,我這學期才開始跑去資工系修課,說我的程式能力、CS的知識跟資工大一新生同水平,一點也不為過,我現在是真的在「跨領域」,都已經大三了,對以後靠什麼吃飯多少得有些概念,如果再這樣沒一個比較專精的能力,出去做不了什麼事情 我之前一直沒具體講過我跑去資工修課的動機,說起來,頭一個想到,似乎受一個想考資工所的朋友影響滿大的,上學期修線代本來只是想說這對統計或資工都應該滿有用的,就修吧,過程發現和朋友討論問題,學起來很有樂趣,可說是 我來成大到目前為止最快樂的學習時光 ,不過我跟這個朋友不同學校,我們是用line在討論的 我不想盲目的讀研究所,假如沒特別明確的動機,那我會大學畢業後就直接工作,可是統計系大學畢業能做什麼?我很不清楚,資工的話,「感覺」有很多可以做的 另外,我之前受到Inside和TechOrange的某些文章的洗腦有點嚴重,無腦的以為讀資工前途很好,美國確實程式設計師非常缺人,人力供不應求下,人力的價格(該執業的薪資)自然就不低了,可是這是美國的情況,台灣怎樣我不曉得,一個職業的待遇在外國好,在國內不見得好,這一切有必要好好了解 跟朋友討論問題感受到樂趣,反過來看,現在系上的課讓我不太想繼續碰下去就是找不到樂趣,有時候甚至上的非常鬱悶(這什麼鳥課?),堅持下去的理由只剩因為是必修學分、要拿文憑、畢業證書,這兩年下來沒建立一個良好的討論夥伴關係,系上沒朋友,遇到要分組作報告的課讓我最頭痛了,常常都是「被撿的」和「撿剩的」,有什麼人在這種情況下會學的高興的? 既然都修了線代(這個對資工應該滿有用的科目?),那接著讀其他對資工也有相當應用的數學科目(離散數學)和學程式設計似乎也是很順理成章?這學期修資工的程式設計、計算機概論、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四門都是還滿重要(或基礎)的課,自忖暑假的時候c++學得還不夠認真,不曉得目前的功力應不應付的了後兩者,趁學期裡最悠閒的時候,好好衝一下,不然學期中可能就...

Writing a Program

Programming is understanding. - Kristen Nygaard What would an experienced programmer do? When we are faced with a tricky technical question, there often is a standard answer. We know that people have been writing calculator programs for at least as long as there have been computers taking symbolic input from a keyboard. That is at least for 50 years. There has to be a standard answer!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experienced programmer consults colleagues and/or the literature. It would be silly to barge on, hoping to beat 5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a morning. (p.186) Actually, complicated grammars are not fit for humans to read, but computers are good at it.They follow such grammar rules quickly and correctly with the greatest ease. Following precise rules is exactly what computers are good at. (p.191) Programm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Using C++的Ch6 Writing a Program,這章節試圖利用編寫簡易計算機的程式的過程,來讓讀者了解寫一個程式的始末過程中會歷經的階段和問題,還有某些(作者認為重要的或實務上也是重要的)技術和觀念,以下做些記錄和想法的提煉 最初,當然是因為遇到某個問題,想交給電腦解...

我爸今早給了我關於出路的三個「建議」

我爸今早給了我關於出路的三個「建議」: 1.去考公務員 2.去銀行業 3.轉三類、醫學院相關科系 還說若走程式設計,未來的出路工作需常坐在電腦前,對眼睛和身體不好,他因此覺得走這不好 我爸無非是基於這些工作穩定、保障、薪水還可以,而跟我說這些務實的言論,我可以理解,不過我之前也在 <對自己以後出路的想法和心態> 說過,很多誘因對我都起不了作用,包含未來工作的薪水、穩定什麼的,這太遙遠、摸不著了,有條理邏輯的論述我是米蟲和沒能力生存,讓我為自己某方面感到無力和憤怒,也許反而比較聽的進去和有用些,現在先來簡短回覆一下上面三點 (1)我之前表態過不想考公務員,錄取率低,還有就是要讀一些我根本不想碰的東西,還沒上戰場之前我就先敗給自己了 (2)銀行業?我完全沒進入的資格啊,什麼會計、經濟學學的亂七八糟的(經濟學的一些概念還是有,只是考試都是應付過的),根本沒辦法跟財金系、經濟系還是商學院的其他科系出來的人競爭,我去只是找死,我爸說那些東西學起來很快,但我還是同樣一句話:沒動力,而沒動力就學不起來 (3)至於第三點,從我高中生物、化學學起來的樣子,我去醫學院相關科系可能很難混下去,莫名其妙只能背起來的東西讓我難以忍受 我爸某方面可算是「寬厚」了,有的人如果不讀爸媽要他讀的科系,就拿不到註冊錢和生活費,不過我似乎也沒把這幾年的自由把握的很好,我媽說的沒錯,從清大到現在, 我全沒為一個一致、明確的長期目標而努力 ,理學院念不下去,說想考財金經濟相關科系,結果跑到了統計,剛開始說要好好讀,兩年下來,很多科目只是混過去,然後現在說要學程式設計, 我到底在哪些地方曾經認真過? 很少,只有微積分、線代,還有數統(稍微有點認真),和目前的程式設計(時間尚短,不下評語) 我有什麼比別人強、優勢的地方?說不上來;那有什麼特質呢?跟一些人比較,我有稍微純粹一點點的求知心,有的人是為了未來物質回報、職業的社會地位、滿足某些長輩親友的期望、或是受到勝過別人的虛榮心而驅動著…,當他們不在學校、沒有老師、沒有作業、沒有考試時,他們就停止書本上的學習,甚至知識的學習了,每個人有不同的適性,不同環境和時期,適性也可能有所變化 ,這好像喜歡或討厭什麼食物一樣,並沒有對錯,只有效應、效益或損害,了解自己的適性,有什麼優點和弱勢,盡可能達成或創造良好條...

現階段我的能耐充其量也不過是米蟲罷了

今天我爸工作不知道是遇到什麼事、還是想到什麼,一回到家說話就一股怨氣,接著說好久沒唸我了,要把我唸一頓,些微字句也許有差異,但大意是一樣的 我爸:「從小就是把你們寵太過分,導致你們都聽不進我跟媽媽的話,我們工作這麼辛苦,你們有沒有想過?還是都只想著自己?我問你,爸爸媽媽這樣把你們從小養到大有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我:「應該有吧」 我爸:「那你有沒有做到盡兒子的責任?」 我:「我不知道」 我爸:「今天在工作時想想這樣日夜操勞到底是為了什麼,實在讓人做不下去」 我:「不想做就不要做好了。」 其實整段不是這麼直接連續的,對話間時常有隔一小段沉默,後來我爸去洗澡,對話暫時中止,我跟我媽說在這個世界不能好好生存還真是悲哀啊 我爸洗澡出來又繼續說 我爸:「你們就是聽不進別人的話,太驕傲了,當初若是你聽我講的讀,讀到現在也大三升大四了,在過一年就畢業,幸福就來臨了,哪像現在,還在跌跌撞撞,搞什麼程式設計,騎驢找馬」 我忘了在這裡我有沒有回什麼話 我爸:「你學程式設計,是覺得可以無師自通嗎?都沒有老師教是能成什麼氣候?」 我:「想學什麼東西自己學是有什麼問題嗎?要等到有老師才開始那是要等到什麼時候?現在討論這事情是只要誰的話有道理就可以說,認為對方說的有問題也可以指出,還有我覺得這跟一開始說我驕傲的事情好像是另外一件事啊?」 我爸:「另外一件事?你知道以前拜師學藝都是要學生很恭恭敬敬的面對老師,老師才肯把他所有的功夫教給你嗎?依照你這樣不遵從的態度什麼東西也學不到」 我:「沒有自己思考,只是遵從別人的話來做這樣也不過是盲從罷了」 接著我就出門了,邊騎腳踏車邊思考,我把他的話理解成:他應該還是對三年前那時候我沒照他的建議選填科系有點耿耿於懷,假如當時填了他建議的科系,也沒意外的讀到現在,接著取得相關資格,那確實大學畢業後就可以做份薪水還ok的工作,會減低他們不少負擔 另外我的現狀確實是沒生存能力,全靠我爸媽經濟上支持,說的難聽就是米蟲,什麼批判性思考、邏輯思考,雖然這些真的很重要,但依我的專業和水平在面對生存的考驗下,這些(能力)似乎也只是個屁、不值一談 不過我爸似乎對我某方面能力有所低估,按照我學線代的情況和經驗看起來,我在沒有老師教導下的學習(我都蹺課,演習課也沒去上)並不差,當然也不能忽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