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記帳對比─條列式v.s使用分類

這陣子整理收拾東西時,看到不少舊物,對照今昔,有些地方明顯改變了,其中一個很明顯的不同是:記帳方法。

我翻到之前的記帳本,看到去年2011/1/23這天,我花了那些錢?

看中醫150
早餐22
稿紙20
中餐55
原子筆43       total:290

用鉛筆寫在一本筆記本上,條列式的,當天項目的最後一列再寫上總花費,我剛開始對這樣很滿意,但後來記錄天數越來越多,我有時沒有即刻把當天的花費記下來,沒有發票的話,就會錯亂或遺漏,另外因為項目都是未分類的,所以之後很難分析自己的支出,這樣就失去記帳的意義了,這次記帳維持約五個月,1/23~6/19。

「實行方法太麻煩」是習慣難以維持的主因,得手寫下一天花費的項目,按計算機確認有無錯誤,都什麼時代了,有記帳軟體可用吧,但是網路上找了很多,不是太複雜,不然就是不符個人需求,後來看到綠角(一個很有名的部落客,推廣ETF)推薦,買了這本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作者書中用很多Excel表來輔助說明概念,當然實務上也可用,裡頭有一個記帳表,目前我就是使用這個,從九月初開始到現在,也是差不多五個月了,但是結果完全不同,在記帳的時候因為軟體內建分類選項,我只要選擇適當的選項填入金額,它就會幫我列表、計算出來了,這學期加上寒假這幾天的花費總計如下,順便簡單分析一下



       總計
 大眾運輸        10,049
 日用品          8,520
 電費             448
 汽機車油錢             155
 伙食費        24,123
 其他醫療             959
 國內外旅遊             800
 交際費             600
 書籍          7,013
 雜費          6,940
 學費(研習)            300
 門診               50

      59,957

把伙食費除以4,平均一個月約6000左右,還好
但是日用品、大眾運輸、書籍花費似乎過高了,「日用品」是沐浴乳、牙膏、洗衣粉、洗衣服...這類花費,基本上是不容易精簡的
大眾運輸會這麼高則是因為我學期間都坐高鐵來回,加上有一次居然把票弄丟了,多出不少無謂的損失花費,如果下學期想精簡這類花費,就只能減少回家次數,不然就是改搭客運或台鐵
書籍花費飆高主要因為幾本中文教科書,但結果他們的使用率奇低無比,實在是浪費錢,以後買教科書時要慎重考量,可以考慮買二手或不買

我相信這次要繼續維持記帳的習慣一定可以,因為有了好工具輔助(加個smart phone會更好,早有這類apps可用,可惜我的手機是半吊子的smart = =lll),整個過程精簡很多,不過這個軟體對我而言還是有個小缺憾,如果加上它就更完美了,就是我不能輸入自己起始的金錢餘額,讓他以後自己check有沒有項目漏掉,我是用「昨天餘額-今日花費=今日餘額」這個道理來檢查我有沒有漏記的,這件事還是要自己按計算機,但比起之前那個「筆記本記法」,現在的實在好多了。

新年新希望,但希望要實現必須靠實際執行,而實際執行需要花時間,並且維持一個良好習慣,「太麻煩」(或一開始自我要求太高)是「建立習慣」的殺手,第一步總是難踏出去的,開頭就先給自己輕鬆的吧,可是一定要有個週期持續,漸漸會培養出習慣,習慣建立後不知不覺就會不斷實行了,那麼實現希望的日子就不遠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覺得一些商管或財經雜誌的內容沒有價值

為什麼(-1)x(-1)=+1、不定義分母為0的分數

科學和宗教似乎有本質上的衝突、一些讓我敬謝不敏的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