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FB賣東西體會到的經濟學

我之前回家兩次坐的都是高鐵,從7-11的ibon拿票,ibon票卷有優惠可以到星巴克咖啡買一送一,我查了一下,星巴克咖啡價格幾乎都是破百,我個人沒喝咖啡,所以想把票卷拿去賣,一張賣$60,用於一次折抵,假設一杯咖啡以$100計,原本兩杯咖啡是$200,買我的票卷後只要花$100+$60=$160,200-160=40,大部分買兩杯的情況中至少省$40,而且我這邊有三張,票卷用越多省越多,我想這樣應該會有人買。

我在fb的成大freshman板po文,出乎我意料的是,一開始就很多「來亂的」,例如:這種東西也能拿來賣、太貴了吧、我從板橋坐高鐵到台北也能到星巴克買一送一,就算你賣十塊我也不會買‧‧‧。基本上我完全沒料到會有這種回應,我本來想說就是會有意願買的人才留言,忘了這是網路世界,「留言、發表意見不用成本」,或者說成本很低,但這些意見對我而言是負面效益的,因為我現在算是個「商人」,有一堆不是要來買你東西的人說你的東西爛,很可能會讓一些本來想買的人卻步,我剛看到這些回應,其實很度爛、想罵,可是這樣無濟於事,我仔細想想,我這票卷本質上就是折價作用,數字死板板的在那裡,對不喝咖啡、容易取得票卷、或是只買一杯咖啡的人來說也許無價值;但對買兩杯以上的人來說,就有了,因為能折掉一些價格,上面的估算顯示多數情況裡至少省$40,只要這個折價買家認為值得,「跟我交易的成本」不超過一個限度,買家應該是樂於交易的,我po的freshman板上,大部分人都是大一,而大部分大一都住宿舍,我也是,所以只要時間ok,約學校一個地點,成交不會太麻煩的,以上是從買家的觀點來看。

我是賣家,重點就是「怎麼跟潛在買家接觸?」讓潛在買家知道這件訊息,然後讓他們願意買東西。第一步我就是把訊息po在fb的freshman板,這裡頭人多,曝光的機會較大,b板其實應該也可以,只是我不熟悉操作b板,而且我認為看b板的人不如看fb的人多,現在幾乎人人都會開fb,但不一定會看b板;我從買家的觀點看,確認這樣價格對某些人來說是值得的,回覆一些「來亂的」意見後,我就不再回了,也不做什麼動作,如果因為那些人的意見就降價,只會給人感覺我是不是慌了、東西賣不出去,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等」,等買家找上來,好像釣魚一樣,餌已經放下去了,剩下的只等待魚兒上鉤。

不過我坦白說,在頭兩天看到那些回應,真的讓我想說放棄算了,回宜蘭後直接跟朋友一起去喝,也爽,我想到那些創業的人真的不簡單,他們碰到的難題、麻煩比我多至少千萬倍不只,我現在算是網拍東西,不過遇到一些意見,就不太想做了,實在是經不起。

上述那些分析,也讓我想到經濟學在需求那段講到的「willingness to pay」(中文可翻譯成願付價格」),只要生產者賣的東西不超過消費者的willingness to pay,在其他變數固定、不考慮的情況下,消費者就會買單,所以我這樣算是把書上的學問現實印證吧@@,體會到:「價值」真的是見仁見智只要你的東西能為某些人帶來價值,那就會存在有某種方法,讓你可以在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生存下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覺得一些商管或財經雜誌的內容沒有價值

為什麼(-1)x(-1)=+1、不定義分母為0的分數

科學和宗教似乎有本質上的衝突、一些讓我敬謝不敏的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