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讀書與效率
今天下午跟朋友聊天,說到讀書方法,怎麼樣才能有效率?對我而言,目標是在課堂上就學會大部分的內容,回家把習題做完就讀完書了,聽起來這是理想境界,好像只有天才能辦到,我想說的是,用對方法、想對東西,至少能輕鬆不少。
提升效率的意義,能從兩個角度看:在更短的時間能把同樣的內容吸收消化完畢,或是同樣時間內學好更多東西。
追求讀書效率,不是只為了縮短讀書時間,以做其他事情,它本身就是一種追求成就的表現,這麼說好了,對大部分大學生而言,讀書是學生重要的一部分,書讀的好,或許某種程度代表天分、思考能力、或方法較佳,而產生的結果,我這裡的討論的範疇不以考試成績做準則,單純針對提升自我能力做討論,能力是長久的,任何分數都是一時的,因為一個人的考試分數可能大起大落,但實際能力絕對只能慢慢成長,所以目標是什麼就很重要了,大部分的人是把目標放在提升考試分數上,所以最後得到的就是「『應對特定考試』的讀書方法」;有些人把目標放在提升思考能力、訓練思維上,他們有的也許考試分數並不突出,但最後獲得的是「帶著走的能力」,無論到哪裡都派得上用場。
目標一旦不同,就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比起應付考試的方法,把心思放在如何學好一門科目比較實在,把學科的精神掌握到,分數也不會太難看才是,回想起去年,自己的態度和方法都還在極拙劣的狀態下,東西學不好不是沒理由的,經過一段時期的「矯正」,才開始慢慢進入正途,雖然我已經休學了,但學習可沒隨著中止,以數學來說,目前大一的內容,還不至於抽象到難以理解的程度,我聽微積分教授常講的三個對數學應有的態度:定義定理是數學的根本(必記)、從所求想起、根據定義定理來推導。說數學不用背東西的人,一定是不夠了解數學,因為定義定理就是數學的規則、約定,所作所為都不能違背約定,而且要根據他們來做推導、計算,就像玩遊戲一樣,遊戲都有規則,不知道、不熟悉規則的人一定玩不好這個遊戲,一下子就GAME OVER了。
當正確的原則抓住之後,效率就會無形的提高,這是一種根本性的改變,因為你想東西的模式和態度跟以前不一樣了,而不是著眼於一個章節花多少時間看完,能不能更快一點這樣的角度看待效率,技術層次帶來的改變有限,一定要觀察、記錄自己平常的想法和習慣,從中著手,我認為這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定義要背,那公式會推導之後來要背嗎?
回覆刪除定義定理是一定要記的,公式會推導當然很好,某種程度來說,會推導就可以不用記,但為求方便、快速運用,還是要記得比較好,我高中時等比級數公式一直沒記起來,不曉得為什麼= =,考試都先推導完才寫題目@@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