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就是培養 skill 、想辦法之後要能養活自己

本來下的標題是:「讀大學到底值不值得或划不划算」,以行銷來說的話也許不錯,不過這標題實在滿大的,而且後來打下來發現其實主題就是圍繞著自己目前「想培養技能、之後能養活自己」的想法,所以就改這個標題了,本篇內容主要是基於這幾天跟朋友聊的東西,在某些人眼裡看來可能會覺得我們講的事情偏頗或極端,不過會有這些想法,某種意義上也只是反應我們的現狀罷了

我和一個朋友的現況

我休學重考,現在大三升大四,系上大三的必修課完全沒修,如果想拿系上畢業證書絕對要延畢,目前正在學習 rails 和 web development

我一個朋友因為英文門檻還沒過,所以打算延畢半年來把多益門檻考過,順便考公職考試

現在的想法

老實說,就現實眼光來看,我們兩個都滿魯的,先說我朋友的想法好了,我有一些想法是從這些延伸而來,他覺得:

1. 他在大學裡沒學到什麼 skill 
2. 不知道像他這樣,還有他的許多大學畢業、沒繼續念研究所的同學出去是要怎麼找工作
3. 有些沒唸研究所的畢業學長,做的工作似乎高職生就能做了
4. 他覺得當初高職畢業直接當兵、工作,到現在至少能存一些錢,甚至用這些錢補習、培養技能,比較有意義
5. 還好大學還有遇到幾個滿 nice 的同學,不然過得滿孤獨的
6. 讀大學、研究所都是一種投資,但是他不想再繼續念(投資)研究所

我覺得大學四年下來自己變得怎樣,有部分操之在己,不過也不可忽略環境因素,周遭的人渾渾噩噩或是很廢、合得來的同學不多、有啟發性或激勵性的事物不常遇到...等等之類的,人都多少會受影響、甚至侷限住自己的思維和思想

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要養自己的未來即將到來...

人在每個階段關注的問題都不太一樣,假如現在的我們能跟四年前的我們講一些現在的想法,不知道會怎樣,我認為多半聽不下去或者視為異端邪說,當時滿腦子就是準備大考、考大學,而且周遭的同學都這麼做,師長也都講著考大學的事情,那種狀況下要聽一些讀大學的負面可能性、未來工作的事情,根本聽不進去、或是太遙遠了,總之先考到大學就對了,其他事情以後再說

我不知道我朋友是什麼時候開始思考未來工作的事情,我承認我滿後知後覺的,大一到去年這時候,我頂多在想修課、畢業的事情,大概到大三寒假的左右才有對未來生存的憂慮,最近這兩三個月才發展成「要培養特定某些技能」的想法和行動,因為即將 畢業 離開學校、面臨養活自己的問題,才發現自己沒什麼應徵工作的「好門票、好技能」

我朋友國立科大學歷雖然算是「敲門磚」,可是只有這個而沒有其他的,他認為也是很難找到他認為不錯的工作

我們還有講到學貸的事情,他從大一就開始申請學貸,累積到目前 3X 萬,假設每個月撥出 5000 還,也至少要還六十幾個月,相當於五六年以上,讀大學四年讓自己有了三十幾萬的債務、要好幾年才能還清,如果當初高職畢業直接工作,不敢說存多少錢,但至少不會有債務,以金錢數字來看的話,兩者的確是不小的差距

我不否認讀大學有某些價值,只是我大概是其中一個在這個環境裡混的不是很好、在自己系上常常覺得不好過的人,本來我讀大學的心態和初衷就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三年前的一篇文章上寫得很清楚,我從沒忘記,我也許曾一絲絲指望讀完大學對我未來有正面幫助、對我找工作有幫助的想法,可是現在我完全沒這指望,我知道我走在一條風險不低、非主流的路上,沒搞好的話之後日子可能會很難過,因為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如果沒意外的話,是幾十年的事

不過至少我和我朋友至少還沒到「卡死」的狀態,就是已經必須為了生存而工作、但做的工作又沒什麼發展性,即使想培養新技能試圖改變現況,但工作已經占掉一天的 1/3 時間,加上過程也消耗掉不少精神,這時要學東西的難度大增,想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是更加困難了

呵呵,雖然知道這些問題,可是看自己現在的努力程度也沒到「拚死一搏」的樣子,還能打這篇文章...

留言

  1. Do better things, and make things better.
    要找到能幫助自己活下去的事不能,但還要兼顧興趣就很難。

    我是覺得 116 學歷可以找到很多事,先拼畢業吧。

    Best Regard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學期比較特別,也許會比較常回宜蘭,也可能禮拜四晚上會去台北,到時候再看看狀況怎樣

      刪除
    2. 到台北可以來找我。

      刪除
  2. 有什麼事情隨時都可以找我聊。 :D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覺得一些商管或財經雜誌的內容沒有價值

為什麼(-1)x(-1)=+1、不定義分母為0的分數

科學和宗教似乎有本質上的衝突、一些讓我敬謝不敏的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