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週記─「新鮮人」心得
到學校來差不多一個禮拜了,準備生活日用品、新生訓練、系上家聚、蘭友會家聚、有時上圖書館K書、上了幾堂課(經濟學、線性代數、體育...),才不過一個禮拜,好像經歷了很多,也想了不少,藉由寫這篇文章,來好好回味這段時光的滋味吧!
現在聽著「Had a bad day」,這還是我頭一次邊聽音樂邊打文章,會不會擦出什麼特別的火花?
入住宿舍一次搞定?!─就靠檢查表
就依時間先後順序來說吧!比較不會遺漏,以往我出遠門總是一團混亂,這次入住宿舍相形之下有條理多了,一方面多虧學長的幫忙,但主要功臣還是因為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檢查表」!系的B版上有位學長把新生要帶的東西列成一張清單,我本來想自己打一份,但既然有一份現成的,當然不用白不用,再把自己比較個人的東西寫上去大致就OK,「檢查表」不是用來解決重大難題或提升專業能力,它只是一個輔助、預防錯誤的強大工具,因為有了「日用品檢查表」,去買東西的時候我幾乎一次就買齊了,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懂得善用關鍵工具」真的很重要,「檢查表」我相信未來會一直使用到。
失望驚喜兼具的兩天新生訓練
就先說失望和有點難受的地方吧,新生訓練免不了的總有各處室、貴賓、和長官演講,第一天早上這段時間好像是在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台上的講些空泛勉勵的話,希望學生聽進去有幫助,但台下的根本耳邊風,幸好不長;下午就繞校園玩活動認識環境,感覺台南真的比宜蘭熱很多,現在宜蘭已經很涼,晚上睡覺不用吹冷氣了,南部卻還像北部的暑假,好像來南部讀書後很多人都晒黑==,陽光烈的很!在外面待久了一定要特別小心,不然晒傷很痛。
第二天有請四位成大畢業,發展特殊的學長回來分享,收獲很大,我就直接說感受比較深的幾個點。有位陳俊穎學長是在學生涯中做過很多打工,現在在創業的,他建議如果要接家教最好只接本科的,因為你花時間備其他科的課還不如好好讀自己的書,比較符合時間成本,確實如此,我之前家教有教高中物理跟化學,準備時間花掉不少,但收獲又不大,除了錢之外如果沒學到什麼東西,這是最糟糕的打工。
另一位張哲彰學長從別的角度提起,他說他自己是從來跟書卷獎無緣的,但因為後來他想在大三出國,就認真拚,終於大二的平均有8X,申請獎學金成功,日本交換學生去了,但也因此他跟大多數的同學比,走的是不一樣的路,別人在實驗室熬和K「高等熱力學」時,他在讀「國際局勢關係」和「語言考試」的書;當別人開始準備研究所上補習班時,他在日本;後來回來畢業當完兵,他想環遊世界,對,你沒看錯,就是環遊世界!別人在研究所、當兵、不然就是在工作了,想找個伴一起去,居然沒一個有時間的,他只好獨自一個去了,等等!他哪來的錢可以環遊世界?他說這一切都多虧了之前交換學生申請的獎學金+當兵時存的錢+以前的壓歲錢,不誇張,他光當初申請的獎學金就有50萬!所以問題只在於你想不想,更重要的是,有沒有真的去做看看而已。
然後學長接著又說,「家教是廉價勞工」,為什麼這樣說?在台南市家教平均行情差不多時薪400左右,以這個下去算,要做500000/400=1250個小時才能賺到50萬,四年期間平均每個禮拜都要教1250/(52x4)=6.0xx個小時,想想看如果只是為了賺生活費而家教或其他打工,除非實在是經濟拮据,不然大學期間好好探索興趣、學習專業、開拓視野真的比較值得。
開頭幾堂課總是給人美好的錯覺
到今天禮拜一為止,已經上過經濟學、線性代數、體育、統計學、微積分,科目差不多都起個頭了,雖然我不太想批評什麼,但總覺得教授、或學長姐如果在一開始告訴新生一些重要的原則,大家都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不只是聽教授老王賣瓜、或一起吃喝玩樂而已,這些並不會讓我們可以有什麼成長。
剛開始的課幾乎都是講些簡單的東西,甚至是以前就學過的,但這些基本其實很重要,未來會一直用到,不然怎麼叫「基本」呢?所以掉以輕心就完蛋了,而剛開學時是最輕鬆的時候,以前的學習模式也最好這段時間機慢慢改掉,例如:要考試才讀書、有要考的才看。這只會給自己找很多麻煩,一方面因為大學的內容難度和範圍不像高中臨時抱佛腳還混的過去,二來學科是前後連貫的,有時候老師沒教或沒說要看的,不代表之後不會用到,最後你還是得自己主動去學,這點也是跟過去很不一樣的地方。
系上家聚+蘭友會家聚─讓我感到為難的活動
成大好像特別盛行所謂「家聚」,應該是藉由一起吃飯、活動來提升團體成員間的向心力吧,但說真的,我很怕跟還不熟的人一起出去吃飯,因為我不太會跟人打屁抬槓,場面常常有點乾==,而且既然吃了人家的飯,以後如果有活動就不好意思不去,這種為難的感覺讓我很難受,那些活動說真的不太想去,所以我就拒絕了,我有自己的目標和打算,只是別人不知道,走自己的路不容易,生活周遭跟身旁的人不一定了解,所以會有誤會、冷漠、輕視...,但這些我都可以接受,因為比起盲目的追隨主流教條,我更不想對不起我自己。
讓生活更順暢的關鍵─管理自己的生活
「管理自己的生活」可算是大學生活最重要的事情了,舉凡時間、金錢、讀書、作息、社交、吃喝玩樂...,如果習慣良好、工具運用得當,日子就不會過的拖泥帶水,能有效率把想做的、計畫做的、該做的事完成。坦白講自己目前做的還不好,上網在fb、聽音樂的時間耗太久,有時候上課還會小遲到,不過有注意到這些問題還不錯,就是要改,習慣是件長期效益的事情,短時間都感覺不出有什麼問題,但一有麻煩通常就頭大了,當然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微積分作業在得知的一兩天內就完成、預習進度、有時候鞭策自己上圖書館、每天記帳、固定十一點多上床睡覺、敢問問題...,好習慣繼續維持,壞習慣儘快改,雖然是陳腔濫調了,但實踐了真的受益無窮。
在這裡提醒自己兩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始終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增強自己思考的能力、投資自己、維持身體健康。」原則一定要守好,事情分清優先順序來做、不超過十二點睡、除了課內專業之外不忽略學習課外知識。
老師的教學歸老師的,我的學習歸我的
從此以後,「老師教什麼我跟著學到什麼只是基本」,我的讀書動機也不再放在分數,因為我已體會過那嚴重的後遺症,ok,其實我的小標題是抄自一個文學家說的話:「我從不會讓學校的功課影響到我自己的學習。」我相信這是做的到的。
旅程和冒險早已開始了,準備好了嗎?
現在聽著「Had a bad day」,這還是我頭一次邊聽音樂邊打文章,會不會擦出什麼特別的火花?
入住宿舍一次搞定?!─就靠檢查表
就依時間先後順序來說吧!比較不會遺漏,以往我出遠門總是一團混亂,這次入住宿舍相形之下有條理多了,一方面多虧學長的幫忙,但主要功臣還是因為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檢查表」!系的B版上有位學長把新生要帶的東西列成一張清單,我本來想自己打一份,但既然有一份現成的,當然不用白不用,再把自己比較個人的東西寫上去大致就OK,「檢查表」不是用來解決重大難題或提升專業能力,它只是一個輔助、預防錯誤的強大工具,因為有了「日用品檢查表」,去買東西的時候我幾乎一次就買齊了,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懂得善用關鍵工具」真的很重要,「檢查表」我相信未來會一直使用到。
失望驚喜兼具的兩天新生訓練
就先說失望和有點難受的地方吧,新生訓練免不了的總有各處室、貴賓、和長官演講,第一天早上這段時間好像是在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台上的講些空泛勉勵的話,希望學生聽進去有幫助,但台下的根本耳邊風,幸好不長;下午就繞校園玩活動認識環境,感覺台南真的比宜蘭熱很多,現在宜蘭已經很涼,晚上睡覺不用吹冷氣了,南部卻還像北部的暑假,好像來南部讀書後很多人都晒黑==,陽光烈的很!在外面待久了一定要特別小心,不然晒傷很痛。
第二天有請四位成大畢業,發展特殊的學長回來分享,收獲很大,我就直接說感受比較深的幾個點。有位陳俊穎學長是在學生涯中做過很多打工,現在在創業的,他建議如果要接家教最好只接本科的,因為你花時間備其他科的課還不如好好讀自己的書,比較符合時間成本,確實如此,我之前家教有教高中物理跟化學,準備時間花掉不少,但收獲又不大,除了錢之外如果沒學到什麼東西,這是最糟糕的打工。
另一位張哲彰學長從別的角度提起,他說他自己是從來跟書卷獎無緣的,但因為後來他想在大三出國,就認真拚,終於大二的平均有8X,申請獎學金成功,日本交換學生去了,但也因此他跟大多數的同學比,走的是不一樣的路,別人在實驗室熬和K「高等熱力學」時,他在讀「國際局勢關係」和「語言考試」的書;當別人開始準備研究所上補習班時,他在日本;後來回來畢業當完兵,他想環遊世界,對,你沒看錯,就是環遊世界!別人在研究所、當兵、不然就是在工作了,想找個伴一起去,居然沒一個有時間的,他只好獨自一個去了,等等!他哪來的錢可以環遊世界?他說這一切都多虧了之前交換學生申請的獎學金+當兵時存的錢+以前的壓歲錢,不誇張,他光當初申請的獎學金就有50萬!所以問題只在於你想不想,更重要的是,有沒有真的去做看看而已。
然後學長接著又說,「家教是廉價勞工」,為什麼這樣說?在台南市家教平均行情差不多時薪400左右,以這個下去算,要做500000/400=1250個小時才能賺到50萬,四年期間平均每個禮拜都要教1250/(52x4)=6.0xx個小時,想想看如果只是為了賺生活費而家教或其他打工,除非實在是經濟拮据,不然大學期間好好探索興趣、學習專業、開拓視野真的比較值得。
開頭幾堂課總是給人美好的錯覺
到今天禮拜一為止,已經上過經濟學、線性代數、體育、統計學、微積分,科目差不多都起個頭了,雖然我不太想批評什麼,但總覺得教授、或學長姐如果在一開始告訴新生一些重要的原則,大家都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不只是聽教授老王賣瓜、或一起吃喝玩樂而已,這些並不會讓我們可以有什麼成長。
剛開始的課幾乎都是講些簡單的東西,甚至是以前就學過的,但這些基本其實很重要,未來會一直用到,不然怎麼叫「基本」呢?所以掉以輕心就完蛋了,而剛開學時是最輕鬆的時候,以前的學習模式也最好這段時間機慢慢改掉,例如:要考試才讀書、有要考的才看。這只會給自己找很多麻煩,一方面因為大學的內容難度和範圍不像高中臨時抱佛腳還混的過去,二來學科是前後連貫的,有時候老師沒教或沒說要看的,不代表之後不會用到,最後你還是得自己主動去學,這點也是跟過去很不一樣的地方。
系上家聚+蘭友會家聚─讓我感到為難的活動
成大好像特別盛行所謂「家聚」,應該是藉由一起吃飯、活動來提升團體成員間的向心力吧,但說真的,我很怕跟還不熟的人一起出去吃飯,因為我不太會跟人打屁抬槓,場面常常有點乾==,而且既然吃了人家的飯,以後如果有活動就不好意思不去,這種為難的感覺讓我很難受,那些活動說真的不太想去,所以我就拒絕了,我有自己的目標和打算,只是別人不知道,走自己的路不容易,生活周遭跟身旁的人不一定了解,所以會有誤會、冷漠、輕視...,但這些我都可以接受,因為比起盲目的追隨主流教條,我更不想對不起我自己。
讓生活更順暢的關鍵─管理自己的生活
「管理自己的生活」可算是大學生活最重要的事情了,舉凡時間、金錢、讀書、作息、社交、吃喝玩樂...,如果習慣良好、工具運用得當,日子就不會過的拖泥帶水,能有效率把想做的、計畫做的、該做的事完成。坦白講自己目前做的還不好,上網在fb、聽音樂的時間耗太久,有時候上課還會小遲到,不過有注意到這些問題還不錯,就是要改,習慣是件長期效益的事情,短時間都感覺不出有什麼問題,但一有麻煩通常就頭大了,當然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微積分作業在得知的一兩天內就完成、預習進度、有時候鞭策自己上圖書館、每天記帳、固定十一點多上床睡覺、敢問問題...,好習慣繼續維持,壞習慣儘快改,雖然是陳腔濫調了,但實踐了真的受益無窮。
在這裡提醒自己兩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始終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增強自己思考的能力、投資自己、維持身體健康。」原則一定要守好,事情分清優先順序來做、不超過十二點睡、除了課內專業之外不忽略學習課外知識。
老師的教學歸老師的,我的學習歸我的
從此以後,「老師教什麼我跟著學到什麼只是基本」,我的讀書動機也不再放在分數,因為我已體會過那嚴重的後遺症,ok,其實我的小標題是抄自一個文學家說的話:「我從不會讓學校的功課影響到我自己的學習。」我相信這是做的到的。
旅程和冒險早已開始了,準備好了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