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偷天下>評論


本文涉及劇情,未欣賞作品者請斟酌閱讀


讀神偷天下跟以前讀金庸,都讓我讀到忘了時間、很投入和享受閱讀時光,但可能畢竟金庸比較早接觸,在心中已建立起某種地位,他的作品變成一種對武俠小說的刻板印象、判斷後出作品好壞的標準,只要你讀到武俠小說,就是不自覺會想到金庸、拿它來比較,神偷天下在這麼對比之下似乎就是少了什麼,楚瀚是飛賊出身,不具上乘武功,沒有動人心魄的打鬥情景可以接受,那應該要有展現神奇取技和輕功的詳細段落,整集讀完過了一個禮拜多,我現在還有印象的有:皇宮能來去自如(簡短句子交代的)、在青幫和丐幫之前展現身手、越國皇帝攻城時爬上敵人城牆潛入城中 、輕鬆離開越國大牢、和雪豔較量輕功…,似乎都說不上讓人特別印象深刻(第二個勉強也許還可以),我舉個例子,笑傲江湖的獨孤九劍,其中的幾式在令狐沖他們在一間寺廟遇襲時展現的淋漓盡致,好像是破暗器還是破箭式我忘了,黑暗中十幾對人眼,不就像是四面八方飛來的暗器嗎?只是緩慢許多,劍法施展出來,頓時十幾個人的眼睛全瞎,這樣叫讓人驚訝和驚艷,很充分地呈現獨孤九劍的威力,對劇情亦提供了不少張力

神偷天下在敘事功力和營造劇情張力上略微差強人意,甚至有不合理之處,楚瀚一開始的出身不明加上第一集埋的一些梗本來是很好的發展起點,只是讀起來給人感覺他壓根兒不怎麼在意自己爸媽是誰,後來揭曉以後才有種「啊原來我爸媽是XX」的感覺;另外,楚瀚想查清他舅舅事件的詳細情況,但進宮後不知不覺對這事好像也不太注重,他跟領養他、教他絕世無雙輕功的舅舅到底是什麼感情啊?怎麼變成專門替太監幹事和搞女人的青年了?後來偶然護了小皇子,心思又變得全在小皇子身上,這真的不太正常,他對舅舅的死有什麼心情和想法,和對於若找到兇手時要做什麼的心理建設,我覺得描述的太少,只見他在事件後詳細檢查棺材和屍體,還有喪禮後的默默流淚,照理講他有想查清舅舅事件的強烈動機,但在這之後卻沒表現出積極作為,一副隨緣的樣子,後來還是「偶然」遇到兇手,才發展這個支線

關於主角和女主角的互動, 楚瀚和百里緞在靛海的橋段讓我很玩味,從第一集的描述看來,百里段是個追殺楚瀚和小皇子的冷血殘酷的蒙面錦衣衛,因此當楚瀚用陷阱捉住他、掀開面罩發現「他」其實是個少女時,我滿意外的,事前全無徵兆,而這似乎是個超展開的好起點,果不其然這時突然來了毒蛇大軍,使楚瀚和她兩人不得已決定兩人一起逃難,但還是不小心被擒住兩人身陷牢獄,百里緞冷酷、不輕易露出心事,而楚瀚則是單純、沒心機,兩人的互動就十分有趣啦,一個常常凶狠冷淡、偶爾才說出心裡話,一個老實真誠,一男一女結伴而行,在武俠小說裡還會是什麼發展?不過該說楚瀚呆頭呆腦還是沒有原則,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曾是保護小皇子,對這時的他是什麼呢?他們兩人從彼此敵對到變成(應該是)戀人的關係,甚至心有靈犀了,百里緞已經是他生命裡很重要的一個人,為什麼到越國的時候還會冒出「提議她去當越國嬪妃、這是為了她好」這種無厘頭的想法呢?太不合理了

對楚瀚而言,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有點曖昧不明,是為舅舅報仇、遵循舅舅的遺命、查清自己身世、遵守對別人的承諾、保護小皇子安全到登基、還是和百里緞在一起?也許在舅舅死後短時間內是前兩者和練成蟬翼神功,可是不見他對調查舅舅事件有積極的心態和作為;後來心思轉到小皇子身上的段落則是讓我不太能理解,他起初因為看紀宮娘可憐而幫她,後來小孩生下來有被殺之虞,索性好人做到底,於是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

作者想融合飛技、稀有寶物、愛情、奇特的異地異國冒險、宮廷和京城生活…等等元素到故事裡面,使故事多采多姿,但在劇情上有一些硬傷,角色的心態和行動上的某些不合情理(或描繪的不夠鮮明),是較遺憾的地方

P.S. 我對楚瀚和紅倌的互動、在苗族的遭遇、揭露他身世的段落、還有對殺死他舅舅的兇手復仇的過程、結局,沒有評論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覺得一些商管或財經雜誌的內容沒有價值

為什麼(-1)x(-1)=+1、不定義分母為0的分數

科學和宗教似乎有本質上的衝突、一些讓我敬謝不敏的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