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禮拜對修線代想法的改變
我今天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我這禮拜對修線代課想法的變化。這似乎顯現我不理性的一面,或者欠缺計畫性? 起初是抱著「無論怎樣,都是修定了的心態」,加簽單早早印好,第一堂課就給老師簽了交出去 但當我聽系辦說這門課不能抵作選修時,開始猶豫要不要修,還是旁聽就好?為什麼會這樣?來比較一下前後的想法 前 簡單說,因為覺得之前在系上開的線代沒學到什麼東西,偏重計算,理論部份很鬆散,而線代在統計、資工都有大量使用,值得把它念好 後 其實已經自修了一陣子,不會沒動力念,修課會有壓力,使自己更不輕易鬆懈,但就要應付考試、做些規定的習題...等等,覺得這有時候滿多餘的,自己是會主動念的人,被強迫要準備考試、做習題,就缺乏了些讀書的彈性,書中有些選修的節我認為是可以跳過的,自己非常可能不會用到,但老師可能覺得需要講,我就得花時間在那些上面了 比較完前後想法,我覺得會有這樣變化的原因是因為意識到「時間寶貴+自己以前修的學分數太少」,才會有這種考量,現在還能再修些畢業不會承認的學分嗎?我知道,修完那些規定的學分不見得對自己的能力或未來有什麼幫助,但是去修那些自己想修的學分,也得考慮到修課規定和畢業規定,不然到時還是會有一些麻煩,我的勇氣還沒到敢豁出去一切不管,學歷這張紙我還沒那個能耐可以不要,但目前我至少可以讓這個過程和動機純粹一些 啊,離散數學跟線性代數衝堂了,雖然我自忖線代我自己讀的通,偶而有問題再問就可以,可是還是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