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1的文章

李家同教英文?!

今天跟Sofun Gelb談 《 專門替中國人寫的英文基本文法》 這本書 時,他跟我說朱大有一篇文章在批評,我仔細看過該篇和裡頭附的連結 李家同:為什麼我的學生英文如此之好? 李家同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的理解是:很多人不喜歡李家同的姿態和他一些太武斷的話,先針對這件事來說就好,文章的觀點大致是講李家同自己就犯了好一些文法錯誤,怎麼有資格舉著「英文教育大旗」到處招搖?但我覺得人難免都會犯錯,只是李家同身為一個知名學者應該更要特別謹慎,能接納別人的意見、承認犯的錯並修正。 文章跟連結都共同提到 學英文怎麼以這種「中翻英」的方式來學? 那不就容易犯Chinese English的毛病?的確很可能會, 但我想問「在台灣」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學英文? 處在一個完全外語環境當然最好,但問題是無法對每個人都做到,尤其是資源弱勢族群,從英文文法下手仍然是對學習者最有系統、有效率的建立英文概念基礎的方式,我們畢竟不是英文為母語,很難靠像學中文那樣自然而然的在環境中就薰陶出來,以文法為基礎大量閱讀、練習、實際接觸,這條路很多人都走過的,至少被證明有一定的效率。 李家同對教育的貢獻無法否定,除了大學生、碩博士生之外,也實際投入教導一些中學生(基督學校吧?他是基督徒),這對一些人很重要,因為想從中下階級翻身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受教育、好好學習,這是宅神跟一些批評的人所做不到的。

原來我們的教育不允許學生的答案是「不知道」?

圖片
這是我統計學的作業,題目如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airs of events are mutually exclusive ? Explain your answers. (c) A person leaving Los Angeles by jet at 11 P.M. and arriving in New York City on the same day . 我先解釋下「 mutually exclusive 」,意思是兩件事情不會同時發生,A發生,B就不發生;B發生,A就不發生。例如你投一個骰子一次,「投出奇數點」跟「投出偶數點」兩件事基本上不會同時發生,所以就是mutually exclusive(或中文稱"互斥")。 現在一個人11 P.M.離開洛杉磯,在同一天抵達紐約,現在這個11 P.M.應該是以洛杉磯為準沒問題,我的問題在於"on the same day"?怎麼樣算是在同一天內?是以出發地洛杉磯的時間為準,還是以目的地紐約時間為準?不同標準,答案會是不一樣的,最後這題我回答「不知道」,作業發回來發現被劃掉,可能因為我也沒解釋為什麼我的答案是不知道,這是我疏失的地方,我承認,不過我永遠提醒自己一句話: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我在FB賣東西體會到的經濟學

我之前回家兩次坐的都是高鐵,從7-11的ibon拿票,ibon票卷有優惠可以到星巴克咖啡買一送一,我查了一下,星巴克咖啡價格幾乎都是破百,我個人沒喝咖啡,所以想把票卷拿去賣,一張賣$60,用於一次折抵,假設一杯咖啡以$100計,原本兩杯咖啡是$200,買我的票卷後只要花$100+$60=$160,200-160=40,大部分買兩杯的情況中至少省$40,而且我這邊有三張,票卷用越多省越多,我想這樣應該會有人買。 我在fb的成大freshman板po文,出乎我意料的是,一開始就很多「來亂的」,例如:這種東西也能拿來賣、太貴了吧、我從板橋坐高鐵到台北也能到星巴克買一送一,就算你賣十塊我也不會買‧‧‧。基本上我完全沒料到會有這種回應,我本來想說就是會有意願買的人才留言, 忘了這是網路世界,「留言、發表意見不用成本」 ,或者說成本很低,但這些意見對我而言是負面效益的,因為我現在算是個「商人」, 有一堆不是要來買你東西的人說你的東西爛,很可能會讓一些本來想買的人卻步 ,我剛看到這些回應,其實很度爛、想罵,可是這樣無濟於事,我仔細想想, 我這票卷本質上就是折價作用 ,數字死板板的在那裡,對不喝咖啡、容易取得票卷、或是只買一杯咖啡的人來說也許無價值;但對買兩杯以上的人來說,就有了,因為能折掉一些價格,上面的估算顯示多數情況裡至少省$40,只要這個折價買家認為值得, 「跟我交易的成本」不超過一個限度,買家應該是樂於交易的 ,我po的freshman板上,大部分人都是大一,而大部分大一都住宿舍,我也是,所以只要時間ok,約學校一個地點,成交不會太麻煩的,以上是從買家的觀點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