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往往高估一天內可做的事,卻輕忽了一年下來可累積的成果



這句老話不曉得是誰講的,最近看到某文章提到這句話,真是有感而發,就我之前準備學測時的狀況,我計畫這一天要讀多少書,常常沒有完成,會覺的氣餒,但久而久之,一個月、半年下來,其實領悟的東西也不少,只是自己沒注意到罷了。回歸現在,我這幾個月看的課外書,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我不強迫自己看不感興趣的書,我所謂「不感興趣的書」是指沒有讓我想繼續閱讀下去的感覺,既然不想讀下去,強迫自己看也不容易有收穫,我是這樣想的。

自從換到BLOGGER,也有把幾篇心得PO上來,我認為寫讀書心得是一種反芻、再消化的動作,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心血結晶,能夠寫書並出版來賣的人,至少有一定功力吧!知識、啟發性、思考,都是閱讀帶來的益處,我不要求自己把書中的東西記下來,因為如果真的很有意思,就算不刻意去記那東西也會留在我腦子裡,相較之下,作者想藉這本書傳達的精神和想法才是該掌握的,因為書的內容多半會忘記,但只要抓住核心主題,延伸的細節、技術層面多少能回想出一些;比如《OFF學》就是在說休閒的實效,我們輕忽閒暇時間的運用,常常付出代價而不自覺,作者分享他自身的經驗,分析他的和一般大眾的做法有何差異和效果,不過除了了解作者表達的概念外,因為休閒是實務的東西,還是要實際行動才有效。

讓一個人重新活過一遍的最好方法是:
回憶那種生活,並用文字記錄下來,
讓這種回憶盡量可長可久。─班傑明‧富蘭克林

還沒結束!寫到這裡我想到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看到的富蘭克林說的這段話,現在有電腦和部落格很方便,只要打字打一打,就可以儲存文章了,隨時來看也都可以,善用它,就能做到富蘭克林說到的這件事,這是日積月累的功夫,也許今天、這個月、下半年,還看不出這有什麼意義和效果,但,一年後、兩年後將會漸漸明白,我想,人的特質中最可愛和最可憐的地方也在這裡,我們的視野脫離不了昨天、今天、明天這種小框框,太久遠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都是無法掌握的,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則是不可知,但太多事情又是在今天、明天內無法明白的,歷經時間的淬煉才能見真章。

抱歉,又發牢騷了一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覺得一些商管或財經雜誌的內容沒有價值

為什麼(-1)x(-1)=+1、不定義分母為0的分數

科學和宗教似乎有本質上的衝突、一些讓我敬謝不敏的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