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3的文章

讀過輔系資料後的心情

剛剛寫一個廢課的作業寫的有些煩,想說查下輔系申請的資料,結果讓我有點失望和錯愕,資工系輔系標準要上學年平均75分、排名在前20%,我沒興趣的課都混過而已,平均分數不漂亮,遑論比名次,看來申請無望;數學系輔系標準簡單多,但我不想輔,要修線性代數、高微、微方導論、機率導論、代數(一),那些課若我有想學的心,自己讀一讀再考慮修,但除了線代和高微外,其他科目我並沒特別想學,有想學高微是因為耳聞它是大學數學裡最重要的科目很久了,可是一直沒碰,但是時間有限,我受到朋友的影響+考慮以後出路+自己現在統計系讀的感覺(不怎麼讓我興奮,還有寫一些科目作業可以寫到讓我有點火大,可以知道我再這樣走下去就完了),有轉職的念頭已經有一陣子,資工算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根據一些前輩的文章和跟朋友的討論,除了相關數學外,實作編程是資工極重視的能力,是吃飯的傢伙,也因此我暑假計畫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好好學和練一個語言,數學的部份可能就離散或圖論(高微就再看看吧),我得取捨 雖然在看完資料當下瞬間有種悔恨當初我走錯路的感覺,但情緒過一下子消散後,就開始冷靜思考以後怎麼做,也不用先給現況下什麼好壞定論,想當初我重考想填財金、經濟科系,現在來看真是慶幸當初那面試教授把我刷掉,我根本不是讀那個的料,完全沒熱忱,若去了我靈魂就死了 只要掌握基礎知識,書本有脈絡的敘述,自學對我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從寒假開始到現在,都Friedberg讀了超過半本,這算是自己頭一次認真讀原文書吧,也給了自己一些信心,雖然有點晚才開始考慮一些重要問題,我總還有改變的可能性 暑假絕不白白讓它過去

統計系某些課訓練方式不合時宜

有時候在逆境還是遇到什麼鳥事情時反而特別有打文的靈感,激起人用理性思考﹑評論問題,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是我的猜測,但極可能是事實沒錯,那就是工程師﹑研究人員在處理收集來的數據時,即刻反應是開啟軟體或想辦法寫程式,而不是拿起工程計算機開始按,現實大部分情況收集來的數據多半不會是個位數,而是幾十筆﹑上百筆或更多,顯然一般工程計算機無用武之地 而我在學校課堂上遇到的情況是什麼?為了畢業,要修必修課,修課要考試,其中某些課的考試要求,你若想通過就是得把公式背下來,然後考試時慢慢按工程計算機求答案,若我的上述猜測無誤,我們受的訓練要求與實際解決問題的情境相去甚遠 訓練士兵時教導他們人體知識﹑要害,但沒有什麼打靶訓練,喔~有小刀肉搏訓練,你期望他們在現代戰場上有什麼表現? 在現代戰場,懂人體知識﹑要害,對打擊敵人﹑保護自己﹑或是受傷的急救多少還是有幫助,但那是在熟練一些有效方法的前提下,才有作用,你只會小刀﹑不會用槍,想用小刀衝上去近身肉搏殺死敵人幾乎不可能,走沒幾步就死了,知道再多什麼情況下人會死﹑什麼急救方法都沒用,因為你的攻擊手段讓你很難消滅敵人,還使你試圖攻擊敵人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死亡,但當你也熟練用槍,情況就不一樣了 不是公式無用,不是計算機無用,而是現在有超強大的工具,電腦,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拉到另一個層次,若身為一個未來的工程師,不懂用電腦﹑軟體﹑寫程式,不像上戰場會死人,只是可能沒人會僱你而已 論述下來,癥結問題在「某些課訓練的方式不合時宜」,怎麼解決?我想到的是改變通過課程的標準或考試,前者範圍很廣,這裡先只談後者,可以改成考試時用電腦軟體﹑寫程式來解題,但礙於科目性質,可能因為是導論,很多證明推導沒講,只講個觀念﹑列公式,考試內容沒辦法,只能出代公式的計算題,那可以順便把這門課跟某些編程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程式碼或軟體操作現學現用,除了印象會比較深刻外,也比較符合現實解決問題的情境 當然這個問題相關的決策者不一定要把課程規劃整個砍掉重練,可以參考看看國外學校怎麼做的,再考慮怎麼調整,講了一大堆,我沒什麼實質影響力,自己想爽的而已

一個大四數學系學長的演講

雖然已經很晚了,可是剛剛的經驗實在很值得記錄下來,也很值得思考 晚上時聽一個大四數學系學長演講,沒錯,是大四,聽眾只有三、四個,其中一個好像是助理教授的樣子,主題標榜是「從虎克公式、簡諧運動講起」、某部份要講到讓你們知道尤拉的偉大為止,一開始很親民,但後來可就完全不是這回事了,生成函數、尤拉公式、微分方程、線性算子、群、對稱性、交換代數...,他沒給出任何一個證明,他想表達思路的行進,可是後來的內容知識門檻實在太大,我聽不懂,但他說他從很高的視野在看這些問題覺得很簡單 數學家通常會稱呼三角函數為圓函數,三角形可以塞到一個圓裡內接,他說他高中時沒學多少三角函數,什麼積化和差、和差化積...,倒是進了大學學了尤拉公式後,很多三角函數式子用它就證出來了,他懷疑三角學大部分內容可用尤拉公式推出來,忘了三角學吧 我受到的啟發主要是在開始前和結束後跟他的聊天,我坦承一句「平時很少跟人交流﹞」,我問他覺得對學數學而言做習題重不重要?他認為做習題是很被動的學習方式,做習題就是強迫自己想問題,而他習慣自己思考跟定義、定理相關的問題、和廣泛閱讀他感興趣的題材,習題做很少,而這是他想要的,他用一種比喻讓我很玩味,做習題就像練肌肉,你要做什麼看你是練哪塊,像是練微積分技巧就對理解抽象代數沒什麼幫助,而一直練肌肉是會疲乏的 他在講的過程幾次提到「這證明過程很沒啟發性,不講」,我事後問他那有什麼定理的證明是較有啟發性的?他說那種會讓你思考更多問題的,他舉例什麼曲面之間映射的什麼函數存在性,刺激他思考其他領域的東西,而大部分的證明都是死板板一步一步來,通常就只是「哦,這樣就證出這玩意兒了」,你不會再想到什麼,它們也許重要,但就把它們的內容在講什麼存在腦中或是留在教科書中也就是了,他覺得少碰觸這種證明為妙,這是浪費智力在一些意義不大的事情上(就像我下午打的,很多時候搞計算差不多就是這樣) 他從大二就開始自學黎曼曲面,跟我是完全不同level的人物,而且看他開出的reference書單,他已經讀過很多書了,是我來成大以來第一個稍微接觸較深的鬼才,這就是來大學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他的程度我多半一輩子也趕不上,但我又何必趕上?我又無心走這條路,我走好我的就行,他再次提醒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之前其實有稍微謹記在心,但不曉得什麼時候又遺忘了,搞清楚自己要什麼,人生有限、學習時間就是有限,能學的東西學不...

彭明輝─理工學院畢業生的未來與挑戰─演講重點筆記

今天彭明輝教授來成大演講,主題是「理工學院畢業生的未來與挑戰」,我知道我的系不是被歸在理學院,但我有理工人的特質無庸置疑,閒著沒事加上想聽他演講很久了,五點多吃完飯急忙感到會場,人已經不少,還好我排的算前面XD,有位子坐,那場地整個擠滿人,一堆人坐地上@@ 彭教授今天講的內容大部分跟他的部落格文章有重疊,台灣經濟、現況、官商勾結、他過去一些跟中小企業的合作、讀書經驗、對理工科系學生的建議...(他談經濟的段落其實我聽不太懂,然後根據其他部落格對他經濟見解的評論,呃...,聽他的合作、讀書經驗和建議就好orz),中途一小段不忘吐槽核四、核電一下,很可惜他第四大段「大學生和研究生應該培養的能力」是整個演講的精華,可是前面講經濟什麼的耗去太多時間,我覺得那些其實可以不用著墨那麼多,重點反而沒講到== 我筆記幾個重點 1.<戰國策>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的概念,是台灣的機會,這在他之前一篇文章有講過,通常一個國家內,一流企業拿一流人才、二流企業拿二流人才、三流企業拿三流人才,我們了解其他國家的二、三流企業是什麼,然後我們用一、二流的人才去拚,就有很大機會拚贏,依照他的過去合作經驗,可信度應該滿高,另外他說他不搞半導體,原因他雖然是一流人才(嗯,的確有本事這樣自封,專業強到這種地步多好),但別國的大企業是幾百個一流人才在運作,一比多完全沒勝算XD 從鴻海的崛起與戰國策看台灣的產業與學術發展策略 2.這跟第一點有關,這之前文章也有講過,砲轟李遠哲鼓吹發展生技產業,基本上我還滿認同的觀點,別國企業是多少的資本額,我們有多少銀彈,根本拚不贏,白燒錢,把錢拿來做其他事是正經 誰的未來產業 3.他跟幾個中小企業的合作經驗,怎麼樣拚到那個領域的世界第一,概念是從public domain擷取出可現實應用的東西,做技術升級,他遇到有企業老闆問他問題,第一件事是想這問題國外多半有人做過,那個做過的人是誰、解決辦法在哪裡,要如何找到問題的解方,需要文獻回顧分析能力 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4.之後找工作要找學習空間盡可能大的工廠或企業 5.單點更深入突破,或是跨領域有辦法搞出什麼玩意兒,是我們出頭的兩種路線(這就比較老掉牙點) 話說彭教授給人的感覺很像我國中一個補習班數學老師,我受這個老師啟發和鼓勵很大,當初會跑去理學院也是一部分受他建議影響,只是自己太廢orz,他會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