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老師,我又想找你的碴了
是缺了那些片,以致於我們只能欣賞到拼圖的片面圖案? 我這學期第一堂課是 統計學 ,老師一開始跟我們「老生常談」,接著秀上學期的成績分佈,我對自己分數的量值沒興趣,可是當我看到分佈後就陷入沉思了...,我上學期沒參加幾次活動, 讀書也有一定時間 (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這個時間量值到底是多少?),可是該科成績在班上比率只有中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花的時間可能比別人多,但成效似乎不夠理想,我也不想讀書讀的那麼苦悶,所以來探討一下吧。 先觀察老師教學的問題比檢驗個人方法容易,而且針對這些問題,自己再想出對應解法可能比較有效。 老師的教學─來龍去脈沒講清楚,補充太多但學生嚼不爛? 老師上課主要用講義,內容條列式,跟多數坊間中文教科書類似,其中 很多定理、公式、性質並沒有提供證明(1) ,比起我們選用的原文書,講義也多了 一些未解釋的中文專有名詞(2) 。 關於(1),我知道我們目前基礎知識不足、數學功力未到,老師不談那些證明是正常的,所以重點應該擺在讓我們 知道觀 念 基礎、 推 理原則 , 還有何 時使用這些定理、公式 。(以下舉實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