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重考的心境變化-從自我勸退到不甘的賭徒,賭到贏為止?
當年離職三個月後,作為全職考生的第一次指考結束,知道這次無望,隔天 7/3 早上我印象很深刻,吃早餐時哭了,和家人說打算回頭找工作,我的家人比較奇葩,感覺他們沒對我的意向有鼓勵或反對之意,偏向於想了解我怎麼想的,我單純想著總不能一直龜在家裡、恢復有份收入的狀態比較穩,可見當時對於重考滿像是在賭一把的心態,看能不能賽到考上,這樣相當於休幾個月就接軌學業,之後念完六年就有一份收入也許不錯的工作,過於低估考上牙醫系的現實難度,所以才會事情發展一不如預期就萌生退意,連一點堅持下去的理由都沒想過。 但過沒多久再找一位當時努力想考後中的朋友討論,他分享他們補習班老師的看法,如果邊工作邊準備,考上的時間可能會拖延 1 ~ 2 年,甚至考不上也很有可能,我納入這個意見後重新思考現況處境,自己當下存款還夠至少一兩年沒工作也沒問題,父母不需要我養,家裡沒貸款或重大支出的風險,再來考慮到前一次有全職工作時考出來的成績,以自己的程度邊工作邊準備應該是考不上,所以如果我有打算繼續嘗試考牙醫系的話,當全職考生的成功率會比較實際,否則就乾脆不要再考,專心工作。 不確定是不是第一次指考前太緊繃了,之後彈性疲乏、沒衝勁,對於學測的用心準備程度不如指考,後來進入到指考的準備週期時才又上軌道,但這期間逐漸遭遇到一些之前沒想過的問題,跟熟的親朋好友聊到近況,他們有些會很明白的建議勸退或間接表示不支持,至於比較不常往來的,我會說謊裝作自己還在工作或是正在找工作,碰到認識的人會很不好意思或避免碰面交談,所以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封閉;但跟幾個摯友的聯繫是維持沒有斷的,這是相當正確的決定。 離職一年多考的第二次指考差最低分的牙醫系大約 10 分,記得成績出來那一天,查了英數物化生的分數累積人次,一開始眼殘看錯,以為有機會、心跳加速,該說是漫卷詩書喜欲狂嗎,想說終於可以解脫這種生活了,重看一次才發現不對勁,頓時又像是洩了氣的皮球,但這次沒什麼挫折感,而是不甘心,覺得自己該上,但同時又好像浪費了一年的感覺,心裡很清楚知道這些應考念的內容對未來其實沒什麼幫助,就是拿門票要付的價格,付出了重大的時間代價,結果幾近一無所有,就像賭輸的賭徒。 我事後回想,其實準備過程我還是有遵循一個滿好的指導原則,那就是:無論最後有沒有考上,或是我接下來做什麼工作,我都還是個人,不是考試或賺錢的機器,身為人若要能好好生活,健康是絕對必要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