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學習動力和克服厭倦感
前幾天晚上跟朋友聊到我讀書動力的事情,我有這些想法滿久了,只是好像一直沒跟人講過或寫在文章裡面,那時候講出來真的有點快感 是這樣的,上大學這幾年來我去圖書館或待在住處做功課,不常感受像以前國中高中那時讀書的狀態,圖書館雖然總是會有人在用功,但對我似乎沒多少激勵作用,回想以前中學狀況不錯的時候,大多是跟認識的人或朋友一起念,不然就是 有「明顯的競爭對手」或「我視為競爭對手的人」在我眼前努力 ,例如:在同一個補習班內,大家的目標都是要拚基測、考高中、也認知在這裡的人都應該是這樣的,看到「競爭對手」還在努力,無形中就拉了自己一把,讓我可能比我自己一個人念時可以堅持更久,在這種環境下, 要克服動力問題相對容易許多 ,這點滿重要的,只要方法不太差,每次這樣多累積一些,長期下來跟別人就是一段差距了 國中高中那時候在學校待很久、我國中時還有補習,那時後其實並不是不會有讀書的厭倦感,我們都是人,除了上一段提到的因素讓克服厭倦感比較容易之外,我覺得「強迫性的高密度課程和考試」也有關,通常如果老師上的還可以、聽老師講比自己念有效率,當然選擇上課,省的回家以後多耗時間、划不來,就算當下覺得有點煩,可是人就在教室裡,跑不到哪裡去,如果這時最佳運用時間的做法就是上課的話,還是上課吧,況且周遭有幾十個人也在上課, 看到旁邊有很多人跟你做一樣的事,好像有某種感染效果 ,會讓人不知不覺就接受繼續、不停的上課或考試 另外,我從慢跑經驗得到的想法,在有許多人的操場上跑,跟只有幾個人、甚至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操場上跑,感覺確實不一樣,有時候看到一些大叔或熟面孔跑的那麼久還滿佩服的,這對自己多跑一些有沒有影響我無法確定,有幾次我本來預定跑幾圈,可是跑到快完成目標時,看到某些人還在跑,我衡量體力也還可以,我也繼續跑下去了,還有,有時候我會看目前在跑的人,有誰是速度跟自己比較接近且穩定的,我就故意跟在他後面,常常就完成比平常更多的圈數,大一有陣子每次都跑二十圈,好像就是從跟一個阿伯跑開始的,還有大二時跑 12, 13 公里(我跑最遠的一次),也是跟著一個大叔跑出來的,這遠遠超出我平時跑的量,我那時都跑7公里多,我完全沒想過突然去跑這個量,那個大叔鼓勵我跟著他跑跑看,我就勉強自己,結果超越自己的極限還不少,可是這樣做對腳的負擔很大,以後最好還是不要貿然這樣... 有點離題,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