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4的文章

關於我的學習動力和克服厭倦感

前幾天晚上跟朋友聊到我讀書動力的事情,我有這些想法滿久了,只是好像一直沒跟人講過或寫在文章裡面,那時候講出來真的有點快感 是這樣的,上大學這幾年來我去圖書館或待在住處做功課,不常感受像以前國中高中那時讀書的狀態,圖書館雖然總是會有人在用功,但對我似乎沒多少激勵作用,回想以前中學狀況不錯的時候,大多是跟認識的人或朋友一起念,不然就是 有「明顯的競爭對手」或「我視為競爭對手的人」在我眼前努力 ,例如:在同一個補習班內,大家的目標都是要拚基測、考高中、也認知在這裡的人都應該是這樣的,看到「競爭對手」還在努力,無形中就拉了自己一把,讓我可能比我自己一個人念時可以堅持更久,在這種環境下, 要克服動力問題相對容易許多 ,這點滿重要的,只要方法不太差,每次這樣多累積一些,長期下來跟別人就是一段差距了 國中高中那時候在學校待很久、我國中時還有補習,那時後其實並不是不會有讀書的厭倦感,我們都是人,除了上一段提到的因素讓克服厭倦感比較容易之外,我覺得「強迫性的高密度課程和考試」也有關,通常如果老師上的還可以、聽老師講比自己念有效率,當然選擇上課,省的回家以後多耗時間、划不來,就算當下覺得有點煩,可是人就在教室裡,跑不到哪裡去,如果這時最佳運用時間的做法就是上課的話,還是上課吧,況且周遭有幾十個人也在上課, 看到旁邊有很多人跟你做一樣的事,好像有某種感染效果 ,會讓人不知不覺就接受繼續、不停的上課或考試 另外,我從慢跑經驗得到的想法,在有許多人的操場上跑,跟只有幾個人、甚至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操場上跑,感覺確實不一樣,有時候看到一些大叔或熟面孔跑的那麼久還滿佩服的,這對自己多跑一些有沒有影響我無法確定,有幾次我本來預定跑幾圈,可是跑到快完成目標時,看到某些人還在跑,我衡量體力也還可以,我也繼續跑下去了,還有,有時候我會看目前在跑的人,有誰是速度跟自己比較接近且穩定的,我就故意跟在他後面,常常就完成比平常更多的圈數,大一有陣子每次都跑二十圈,好像就是從跟一個阿伯跑開始的,還有大二時跑 12, 13 公里(我跑最遠的一次),也是跟著一個大叔跑出來的,這遠遠超出我平時跑的量,我那時都跑7公里多,我完全沒想過突然去跑這個量,那個大叔鼓勵我跟著他跑跑看,我就勉強自己,結果超越自己的極限還不少,可是這樣做對腳的負擔很大,以後最好還是不要貿然這樣... 有點離題,我想,...

想的就是培養 skill 、想辦法之後要能養活自己

本來下的標題是: 「讀大學到底值不值得或划不划算」 ,以行銷來說的話也許不錯,不過這標題實在滿大的,而且後來打下來發現其實主題就是圍繞著自己目前「想培養技能、之後能養活自己」的想法,所以就改這個標題了,本篇內容主要是基於這幾天跟朋友聊的東西,在某些人眼裡看來可能會覺得我們講的事情偏頗或極端,不過會有這些想法,某種意義上也只是反應我們的現狀罷了 我和一個朋友的現況 我休學重考,現在大三升大四,系上大三的必修課完全沒修,如果想拿系上畢業證書絕對要延畢,目前正在學習 rails 和 web development 我一個朋友因為英文門檻還沒過,所以打算延畢半年來把多益門檻考過,順便考公職考試 現在的想法 老實說,就現實眼光來看,我們兩個都滿魯的,先說我朋友的想法好了,我有一些想法是從這些延伸而來,他覺得: 1. 他在大學裡沒學到什麼 skill  2. 不知道像他這樣,還有他的許多大學畢業、沒繼續念研究所的同學出去是要怎麼找工作 3. 有些沒唸研究所的畢業學長,做的工作似乎高職生就能做了 4. 他覺得當初高職畢業直接當兵、工作,到現在至少能存一些錢,甚至用這些錢補習、培養技能,比較有意義 5. 還好大學還有遇到幾個滿 nice 的同學,不然過得滿孤獨的 6. 讀大學、研究所都是一種投資,但是他不想再繼續念(投資)研究所 我覺得大學四年下來自己變得怎樣,有部分操之在己,不過也不可忽略環境因素,周遭的人渾渾噩噩或是很廢、合得來的同學不多、有啟發性或激勵性的事物不常遇到...等等之類的,人都多少會受影響、甚至侷限住自己的思維和思想 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要養自己的未來即將到來... 人在每個階段關注的問題都不太一樣,假如現在的我們能跟四年前的我們講一些現在的想法,不知道會怎樣,我認為多半聽不下去或者視為異端邪說,當時滿腦子就是準備大考、考大學,而且周遭的同學都這麼做,師長也都講著考大學的事情,那種狀況下要聽一些讀大學的負面可能性、未來工作的事情,根本聽不進去、或是太遙遠了,總之先考到大學就對了,其他事情以後再說 我不知道我朋友是什麼時候開始思考未來工作的事情,我承認我滿後知後覺的,大一到去年這時候,我頂多在想修課、畢業的事情,大概到大三寒假的左右才有對未來生存的憂慮,最近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