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3的文章

Moneyball觀後感

圖片
我覺得有兩個點: 一、主角的某個特質和他的遭遇 二、主角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意義 1.主角 Billy Bean現在是大聯盟球隊總經理,其實以前他也是打過大聯盟的,他外在條件很好,肌肉、速度、體格、打球的樣子...等等,當時被很多球探視為未來的大聯盟巨星,可是他有一個內在的問題是球探沒注意到的: 應對失敗、低潮的能力極差 。每次球打不好怒氣就上來且無法控制,摔球棒、摔東西...,進而使接下來的表現也不好;另外就是他不太會挑球打,到了職業等級,投手的水準已遠遠超過校際聯賽的了,球類變化很多,若不懂挑球,就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好打者 挑球能力可說是打者表現的一個關鍵,而據說這種能力不容易培養;這讓我想到我們在學校的學習,這段歲月是黃金期,大部分人不太需要擔心生計問題、學習狀態也較佳,若漏失這段將會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對自己未來可能限縮不少,不曉得是怎麼搞的,有時候還是到受到吃虧了才後悔,真奇怪 2.Billy Bean宣稱他做的事情是 把數據分析貫徹在挑球員和比賽策略上 ,過去沒人做的這麼徹底,傳統上就是球探看選手的「速度、體格、肌肉、打球的樣子、對這個選手以後的想像(未來的巨星)...」來挑人,這也是當初Billy Bean自己受矚目的原因,而他在經營球隊時採取截然不同的一套作法,就是看球員的在大學校際聯賽表現,其中特別注重「上壘率、長打率、打擊率」 一個球員若上壘率高,代表有兩種可能 :他打擊率不錯或是很會選球,若一場比賽裡,某個球隊裡有很多選球不錯的人,間接會消耗比賽方先發投手的投球數,若後援投手不夠穩定,那得分機會不是就會多了許多,得分機會多,代表贏球機會也會提高。 目標是建立一個team和盡可能多拿勝場,而不是找球星來打球。 運動家隊玩不起「用錢打造球隊」,Billy Bean認為 就經營球隊而言 ,重點是勝場、贏球率,而$有限,有什麼辦法能提高勝算?他宣稱使用上述的概念來收集數據及分析,而運動家隊後來的成績也非常驚人,美聯20連勝破記錄 後來跟一個學長聊天,他講到一種說法,有可能Billy Bean的確有用這些方法挑人,但還有其他事情隱瞞沒講出來,於是他可以從中進一步操作或是什麼的,之前沒想過這個可能性,其實像是股票市場,某些人宣稱他們用了某某技術線型賺錢,但他們可能只是剛好運氣好,或者隱瞞了一些事情沒講,是...

我的職涯思索—為什麼我不想當公務員(二)

我為什麼不想當公務員?當身邊有兩三個人(親戚、朋友)說當公務員好,我骨子裡卻覺得有什麼東西不太對勁,我不想盲目接受這種說法,所以我要蒐集資料、思考。 我不喜歡公務員工作內容?我適不適合當公務員? 一個朋友說他覺得我適合當公務員,我不確定他這麼認為的理由是什麼,記得他在幾次聊天裡還有講到「自己的時間」,當公務員朝九晚五,上班時間規律,下班後有很多時間,不像在有的企業上班時間長,可能不太自由,他認為「自己的時間」是選擇工作的考量重點之一。 我覺得「忙的有沒有意義﹑快不快樂」也很重要,就公務員工作內容而言,給人的印象是單調﹑沒什麼變化和挑戰性,實際上是不是這樣我不確定,要搜集資訊判斷,至於我做起來覺得有沒有意義或快不快樂,沒實際做過也很難講,在不同時間點﹑狀態,可能感受也不同(也許我進業界被操的身心俱疲,很厭煩時,會覺得當公務員其實不錯?)。 兩年多前經歷清大休學後, 我對於「自己對某件事有沒有興趣或適不適合」不敢很快下定論了 。當初因為成績不怎麼理想,讀起來沒成就感,讀數學的動力幾乎喪失,甚至認為自己不適合數學,結果現在來到統計系,跟其他科目相比,我還是覺得數學有趣多了。 (我以前那種信心建立在考試成績上是種很不健康的模式,有更好的:追尋你的狂熱。) 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定個什麼幾年計畫,或是斷言自己適不適合這個工作 ,這沒有太大意義, 人會隨著時間改變 。 兩年多前的我實在無法預料自己現在這個樣子。高三考完學測後,數學老師在上課時說除了指考外,有些人會以重考進入大學,我當時覺得這個想法不可思議(在我求學過程裡罕有聽聞有人重考高中、大學,所以我覺得重考是個很特別的選擇),自己應該不會是當中的一個,想不到後來卻休學重考了。 在人生中很早就清楚自己要什麼,並不斷朝其前進的人是少數,大部份人在不同階段,往往是根據自己過去的累積,到了非做出選擇不可的時期時,做了決定才往某條路去。 高三考大學,根據兩年來的成績﹑對科目的感覺…做選擇,例如數學﹑物理讀的很開心﹑成績也不錯,有那個資格﹑意願去填理工校系;大部分大學生在三四年級的時候開始思考要考研究所或出去工作(通常是這麼想,但我覺得這是很侷限的思維…),因為快到了非選擇不可的時候(快畢業了),若書讀不好﹑成績不好,想進研究所也沒得選,我想說的是, 我們常是根據自己「擁有什麼」—以前的累積成果、...

對宗教信仰與科學的一點簡單想法

新年第一天寫這種文章似乎有點沈重?但其實我有這個想法已經一陣子了,該稍微整理寫出來,不然就會被我遺忘了。 我覺得奇怪,常常聽說有什麼奇蹟、神蹟之類的,除了 倖存者奇蹟 這類外,我在佛堂「看過」一些「神蹟」, 但我對它們仍抱持著不確定性 ,如果真有這麼一回事─因果報應、輪迴、天堂地獄、神佛...,為什麼不好好藉著某些場合或機會,「明明白白地」(問題就在這裡)顯示一下給全人類看看,讓我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你在這個現世做了某些事情也許不違法,但卻造了一些「業」,會在現世或另外一個世界受到處罰或嚐到惡果,人們知道確實有個無形的主宰,那這樣要達到理想的和平世界就再簡單不過了。 但到目前為止沒有「明明白白的」跡象顯示有這麼一回事,奇蹟和神蹟似乎就是不會出現在紐約百老匯這種地方,我猜想的一個解釋, 可能另一個世界有「潛規則」、我們「凡人」不了解的規則 ,上帝或者仙佛是不能隨便現身或者引發什麼現象的,會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因此「神蹟、奇蹟」只會發生在極稀有或特定的場合。 這是宗教信仰與科學衝突的一個地方,科學上的理論與宗教說法有何不同?當理論與實驗結果不符,我們可以修改或者放棄理論,大致上目前知名的重要理論都是已經歷無數檢驗的,牛頓運動定律、質量守恆定律..., 理論有其適用範圍 ,在物體運動速度不快的情況下(遠低於光速),牛頓運動定律對運動現象大抵上是解釋的相當精確,但當物體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就不行了,對微小粒子的情況也不太行。 當然有些新穎理論是尚未經過實驗驗證的,這需要一些時間,但宗教的說法呢?從古至今都無法驗證,科學是什麼?簡單講起來,至少,重複一項正確的實驗來驗證理論,每個人做同樣的動作應該要能得到同樣或類似的結果(誤差小),但是因果輪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要怎麼檢驗呢?就算真有上述那種「潛規則」存在,因為「凡人」不可見,所以我們用種種手法也無法測得,最後就只能一直以「說法」這種形式維持下去。 我並不是在否定或否認宗教信仰帶給人的種種影響,而是在辨別其中與科學有什麼根本上的差異,試圖說清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