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離職重考的心境變化-從自我勸退到不甘的賭徒,賭到贏為止?

當年離職三個月後,作為全職考生的第一次指考結束,知道這次無望,隔天 7/3 早上我印象很深刻,吃早餐時哭了,和家人說打算回頭找工作,我的家人比較奇葩,感覺他們沒對我的意向有鼓勵或反對之意,偏向於想了解我怎麼想的,我單純想著總不能一直龜在家裡、恢復有份收入的狀態比較穩,可見當時對於重考滿像是在賭一把的心態,看能不能賽到考上,這樣相當於休幾個月就接軌學業,之後念完六年就有一份收入也許不錯的工作,過於低估考上牙醫系的現實難度,所以才會事情發展一不如預期就萌生退意,連一點堅持下去的理由都沒想過。 但過沒多久再找一位當時努力想考後中的朋友討論,他分享他們補習班老師的看法,如果邊工作邊準備,考上的時間可能會拖延 1 ~ 2 年,甚至考不上也很有可能,我納入這個意見後重新思考現況處境,自己當下存款還夠至少一兩年沒工作也沒問題,父母不需要我養,家裡沒貸款或重大支出的風險,再來考慮到前一次有全職工作時考出來的成績,以自己的程度邊工作邊準備應該是考不上,所以如果我有打算繼續嘗試考牙醫系的話,當全職考生的成功率會比較實際,否則就乾脆不要再考,專心工作。 不確定是不是第一次指考前太緊繃了,之後彈性疲乏、沒衝勁,對於學測的用心準備程度不如指考,後來進入到指考的準備週期時才又上軌道,但這期間逐漸遭遇到一些之前沒想過的問題,跟熟的親朋好友聊到近況,他們有些會很明白的建議勸退或間接表示不支持,至於比較不常往來的,我會說謊裝作自己還在工作或是正在找工作,碰到認識的人會很不好意思或避免碰面交談,所以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封閉;但跟幾個摯友的聯繫是維持沒有斷的,這是相當正確的決定。 離職一年多考的第二次指考差最低分的牙醫系大約 10 分,記得成績出來那一天,查了英數物化生的分數累積人次,一開始眼殘看錯,以為有機會、心跳加速,該說是漫卷詩書喜欲狂嗎,想說終於可以解脫這種生活了,重看一次才發現不對勁,頓時又像是洩了氣的皮球,但這次沒什麼挫折感,而是不甘心,覺得自己該上,但同時又好像浪費了一年的感覺,心裡很清楚知道這些應考念的內容對未來其實沒什麼幫助,就是拿門票要付的價格,付出了重大的時間代價,結果幾近一無所有,就像賭輸的賭徒。 我事後回想,其實準備過程我還是有遵循一個滿好的指導原則,那就是:無論最後有沒有考上,或是我接下來做什麼工作,我都還是個人,不是考試或賺錢的機器,身為人若要能好好生活,健康是絕對必要的。所...

<斬!赤紅之瞳>一些觀後雜想

這篇文章不會有雷 我最初是聽到朋友跟我推薦、介紹這部的劇情設定,但沒讓我感興趣到想看,後來看到這篇 由 <斬!赤紅之瞳>談正義論 ,才勾起我的好奇心,想看看到底是怎樣的故事,這一個禮拜好幾天晚上程式寫的差不多之後,睡前補個幾集,到昨天補到最新集(18) 看完後我跟朋友聊,我們都有共識說這部劇情應該可以更緊湊一些的,有些集的內容有點湊數,一些打小囉囉的無謂橋段省去,拿來做 Night Raid 或 Jaegers 的成員的過去可能會好些,另外我想到有一點很有趣的是,如果你是在不知道背景設定的情況下去看 Jaegers 某些人物的對話,你會覺得好像 Jaegers 是正義的一方,可是他們其實是腐敗政權的獵犬 我先講一些我認為的小缺點,第一個是,有些角色領便當的橋段設計的有點倉促或有點草率,在發便當前,才做點該角色過去怎麼樣,接著就 gg 了,雖然說這點是寫實的:「殺手的命本來就很飄渺,一不小心還是運氣不好就會掛點」,但這是故事,故事要好看,角色的魅力通常很重要,而角色的魅力需要一些(精心構思、神來一筆的)橋段或對話去凸顯出來,也許一開始人物放少一點,會讓每個角色平均起來有更多時間去描繪吧,養起讀者對角色的認同、欣賞、厭惡...或是任何強烈的情感或情緒,也是一部作品是否夠成功的指標之一 ,甚至看完後還「餘韻不絕」那是更了不起了 第二,雖然這部賣肉算少了但還是有,有些人可能對這點很反感(相對的也有些人很喜歡),故事設計女角喜歡男主角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我覺得賣肉在這部真的不是那麼必要,我知道有的電影、小說,賣肉是很好的做法,顯示人物的某些習性(比如生活淫亂的皇帝、有不知名疾病的人...等等)、為了某種藝術性(這我想不到什麼例子)、或是根本賣肉就是主題之一 … 但也可能是跟我的預期有關吧,看了前幾集,我心想這故事主軸看起來就是暗殺集團輔助革命軍推翻腐敗帝國的種種過程,而暗殺集團和腐敗政權的走狗之間的交鋒、因立場或理念不同激起的衝突,這之間實在有不少有意思的人性和劇情可以呈現,換句話說就是我覺得這樣的背景和角色設定很有潛力,我預期看起來的感覺會類似於<進擊的巨人>最近的發展那樣,但到目前的最新集為止,是有點不如預期,讓我實在忍不住會想:「可以把那些賣肉的橋段去掉,做點更有意思的好嗎?」 大致講完想講的幾個可...

It's your choice

今天早上跟朋友講電話後,他說的話和前一陣子我們討論過的問題,剛剛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在我腦海浮現,甚至讓我回想起自己之前的一些狀況,我覺得值得寫一下 我朋友他聽到一個(他不熟的)長輩跟他說:「人生不只有讀書和工作而已」,這話惹到他,那我問他為什麼覺得不爽,他說因為讀書和(準備)工作的事情就忙不完了,哪有時間管其他的,他的想法我能理解,因為我的狀況也很接近,但我很好奇讓他不高興的更深層原因是什麼,我沒聽到前後對話,可能是前後還有什麼導火線也說不定 我聯想到之前一個學姊問我說:「學弟,為什麼你常在 FB po 些憤世嫉俗的文啊?我聽一些學弟妹說的。」不知道為什麼這段話當下讓我莫名的超級不爽,之後我立即寫了一篇文記錄這段過程以洩憤,後來偶而想起來覺得非常奇怪,因為在我的生活裡不常有讓我不高興的事情,可以立即激起我火氣的更是少之又少,可能是因為戳中我痛處了? 我確實是對自己的現狀和環境有某些不滿沒錯,可是我很早就修正自己的態度,要改變現況要嘛就實際行動去解決它,不然就脫離自己不滿意的環境到新地方去,我當時好像是很沒有自信,因為找不到什麼可以讓我自信和自我肯定的事物,比如成績、專長、朋友...之類的,那時第一次到資工系修一些課,結果自己表現並不怎麼樣,我對於自己所在社團的活動也不怎麼投入,在之前幾次的經驗裡感受不到踏實感和意義,當時讓我比較投入和專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寫些自己想寫的東西,結果不知道為什麼被一些人解讀是「憤世嫉俗」,頗讓我意外,而且還是從一個我不怎麼熟的人口裡講出來 可能是因為被誤解或不被理解,加上我對自己確實很不滿意卻又無能為力,所以才會聽到一個不熟的人突然對自己下了莫名其妙的評論,就激起不低的怒氣吧 可是我和我朋友會到今天這個地步,自己難責其咎,昨天上一個湊學分的課,老師講了一些東西讓現在的我滿有感覺(相對於大一大二),就是老師要我們稍微估計一下自己出社會工作後每月的支出,和目前大學畢業出去的起薪水準的差距有多少,想一想這是不是你要的生活,你現在每天下課回去繼續打電動、打球、跑社團...,過著和往常一樣的生活沒問題, It’s your choice ,但之後如果畢業後面臨讓你過的不是很開心的(物質)生活,不要怨不要怪,因為你多半曾經有機會去準備和做得更好,但你沒有,無論是因為環境、酒肉朋友影響,讓自己變得淺薄無知無能無遠見 我現在覺得立志要...

關於我的學習動力和克服厭倦感

前幾天晚上跟朋友聊到我讀書動力的事情,我有這些想法滿久了,只是好像一直沒跟人講過或寫在文章裡面,那時候講出來真的有點快感 是這樣的,上大學這幾年來我去圖書館或待在住處做功課,不常感受像以前國中高中那時讀書的狀態,圖書館雖然總是會有人在用功,但對我似乎沒多少激勵作用,回想以前中學狀況不錯的時候,大多是跟認識的人或朋友一起念,不然就是 有「明顯的競爭對手」或「我視為競爭對手的人」在我眼前努力 ,例如:在同一個補習班內,大家的目標都是要拚基測、考高中、也認知在這裡的人都應該是這樣的,看到「競爭對手」還在努力,無形中就拉了自己一把,讓我可能比我自己一個人念時可以堅持更久,在這種環境下, 要克服動力問題相對容易許多 ,這點滿重要的,只要方法不太差,每次這樣多累積一些,長期下來跟別人就是一段差距了 國中高中那時候在學校待很久、我國中時還有補習,那時後其實並不是不會有讀書的厭倦感,我們都是人,除了上一段提到的因素讓克服厭倦感比較容易之外,我覺得「強迫性的高密度課程和考試」也有關,通常如果老師上的還可以、聽老師講比自己念有效率,當然選擇上課,省的回家以後多耗時間、划不來,就算當下覺得有點煩,可是人就在教室裡,跑不到哪裡去,如果這時最佳運用時間的做法就是上課的話,還是上課吧,況且周遭有幾十個人也在上課, 看到旁邊有很多人跟你做一樣的事,好像有某種感染效果 ,會讓人不知不覺就接受繼續、不停的上課或考試 另外,我從慢跑經驗得到的想法,在有許多人的操場上跑,跟只有幾個人、甚至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操場上跑,感覺確實不一樣,有時候看到一些大叔或熟面孔跑的那麼久還滿佩服的,這對自己多跑一些有沒有影響我無法確定,有幾次我本來預定跑幾圈,可是跑到快完成目標時,看到某些人還在跑,我衡量體力也還可以,我也繼續跑下去了,還有,有時候我會看目前在跑的人,有誰是速度跟自己比較接近且穩定的,我就故意跟在他後面,常常就完成比平常更多的圈數,大一有陣子每次都跑二十圈,好像就是從跟一個阿伯跑開始的,還有大二時跑 12, 13 公里(我跑最遠的一次),也是跟著一個大叔跑出來的,這遠遠超出我平時跑的量,我那時都跑7公里多,我完全沒想過突然去跑這個量,那個大叔鼓勵我跟著他跑跑看,我就勉強自己,結果超越自己的極限還不少,可是這樣做對腳的負擔很大,以後最好還是不要貿然這樣... 有點離題,我想,...

想的就是培養 skill 、想辦法之後要能養活自己

本來下的標題是: 「讀大學到底值不值得或划不划算」 ,以行銷來說的話也許不錯,不過這標題實在滿大的,而且後來打下來發現其實主題就是圍繞著自己目前「想培養技能、之後能養活自己」的想法,所以就改這個標題了,本篇內容主要是基於這幾天跟朋友聊的東西,在某些人眼裡看來可能會覺得我們講的事情偏頗或極端,不過會有這些想法,某種意義上也只是反應我們的現狀罷了 我和一個朋友的現況 我休學重考,現在大三升大四,系上大三的必修課完全沒修,如果想拿系上畢業證書絕對要延畢,目前正在學習 rails 和 web development 我一個朋友因為英文門檻還沒過,所以打算延畢半年來把多益門檻考過,順便考公職考試 現在的想法 老實說,就現實眼光來看,我們兩個都滿魯的,先說我朋友的想法好了,我有一些想法是從這些延伸而來,他覺得: 1. 他在大學裡沒學到什麼 skill  2. 不知道像他這樣,還有他的許多大學畢業、沒繼續念研究所的同學出去是要怎麼找工作 3. 有些沒唸研究所的畢業學長,做的工作似乎高職生就能做了 4. 他覺得當初高職畢業直接當兵、工作,到現在至少能存一些錢,甚至用這些錢補習、培養技能,比較有意義 5. 還好大學還有遇到幾個滿 nice 的同學,不然過得滿孤獨的 6. 讀大學、研究所都是一種投資,但是他不想再繼續念(投資)研究所 我覺得大學四年下來自己變得怎樣,有部分操之在己,不過也不可忽略環境因素,周遭的人渾渾噩噩或是很廢、合得來的同學不多、有啟發性或激勵性的事物不常遇到...等等之類的,人都多少會受影響、甚至侷限住自己的思維和思想 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要養自己的未來即將到來... 人在每個階段關注的問題都不太一樣,假如現在的我們能跟四年前的我們講一些現在的想法,不知道會怎樣,我認為多半聽不下去或者視為異端邪說,當時滿腦子就是準備大考、考大學,而且周遭的同學都這麼做,師長也都講著考大學的事情,那種狀況下要聽一些讀大學的負面可能性、未來工作的事情,根本聽不進去、或是太遙遠了,總之先考到大學就對了,其他事情以後再說 我不知道我朋友是什麼時候開始思考未來工作的事情,我承認我滿後知後覺的,大一到去年這時候,我頂多在想修課、畢業的事情,大概到大三寒假的左右才有對未來生存的憂慮,最近這兩...

現況反省篇

今天早上跟我爸又在  爭論   我的現況,我怕時間一過之後,就沒那個衝動把這段記錄下來,吃完早餐後就趕緊來寫這篇 因為對話過程有點混亂,直接把我所理解的我爸的觀點列出來: 1. 拿過去的事情出來講沒有意義(例如沒選他建議的藥學系、休學、重考、選統計系...) 2. 解決我目前的問題(想辦法畢業)是最重要的 3. 我如果沒要拿文憑,那還留在大學做什麼? 4. 學非所用是普遍現象,而且就算我真的進入軟體業,我也可能後悔 我在對話當下有提出來的幾點 1. 我想進軟體業,目前最重要的是拿到進入軟體業的門票 2. 繼續修統計系的課實在很痛苦 3. 如果現在休學,就一定短時間內得去當兵,我認為這時去當兵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就在這裡把一些事情講清楚,為什麼我認為現在去當兵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我現在是沒文憑沒專長又沒作品的狀態,去當兵只是把一個義務完成,但空窗一年,對於改善前述狀態沒有任何直接幫助,而且某種學習的持續感和節奏斷掉了,這一年在學校修程式設計,對我這個初心者多少有幫助,打鐵趁熱,趁這時候繼續學下去,我認為會比較容易而且有機會累積出一些東西 為什麼我想進軟體業,首先是用刪去法,我不想從事服務業,我也自認做不來一些體力活和打雜工,以前打工過我覺得如果真做這些工作肯定生不如死,我也不是舌燦蓮花、跟人很容易熟的那種,業務之類的工作肯定吃癟,至於系上專業,因為系上許多課修得如此痛苦和應付過,畢業後也不可能靠統計吃飯,我不是理工科背景、物理化學不行、數學的高階能力我沒有,而程式設計需要邏輯、又有機會可以靠學歷以外的東西求職(機會多高我就不清楚了),相對也比較不需要我上述說的體力、跟人熟這類我非常欠缺的能力,所以我認為是一個可努力的方向 我想盡快找到(軟體業)工作、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因為覺得自己夠大了,不想繼續給爸媽養,也想減輕他們的負擔 現實殘酷我也不是沒聽說過,我對一兩年內的發展想過幾種可能的壞狀況,一是我下的功夫不夠,結果技術還是半吊子、找不到軟體業工作,二是我真的有做出東西,可是因為沒學歷或是作品不夠好...等等因素,一直拿不到面試機會或面試了但拿不到 offer ,三是真的給我拿到工作,但可能薪水頗差或是工作環境差,讓我過得很痛苦、喪失熱情、或萌生悔意....

讓自己可以繼續走下去

剛剛程設 demo 完,這學期的課程終於告一段落,有些無關技術的心得想在這篇講一下(雖說我也沒什麼技術可以分享就是...) 程設做 project 的過程,跟我以往課堂上經歷過的作業和考試有相當大的不同,只給你一個大方向(利用C++和某某函式庫)和需要的基本知識(C++的哪些編程概念),然後要你拼湊、打造出一個東西,用比喻來說的話,有點像是給你一堆積木和積木模塊,然後跟你說現在要組裝出什麼模型,組裝的過程沒人跟你講,也許有人或資料可以教你某些步驟,但其他部分就要自己摸索和組裝,那因為是摸索,所以一定有卡關的時候,這時懂得怎麼自救或問人就非常重要了,我事後覺得有的問題解法並不難,甚至滿簡單的,麻煩比較大的反而是找解法過程累積的情緒,有時候情緒大到會讓人不想繼續碰、想放棄(這臨界點因人而異,和決心、動機、過去經驗、學習的舒適圈...都有些關係),這經驗讓我意識到情緒管理對我而言可能是一直以來被我輕忽的課題,如果不想繼續走下去、厭倦了,什麼目標和進步都甭講 減緩、消除情緒的辦法,我把它們分成實的和虛的,所謂實的是指把目前問題解決掉、或者確實找到有效解法並開始做...之類的,壓力源:問題,解決了,焦慮感還是情緒自然就可以獲得緩解;所謂虛的就是休閒、運動、跟人聊天討論...之類的,這些事情雖然對解決問題沒有直接幫助,但根據經驗,如果做這些事情可以把想逃避、不想做事的情緒一掃而空,讓自己有繼續努力的念頭和戰意的話,這些活動仍可能是很有價值的,這裡有 一篇高手談生產力的文章 ,裏頭有類似的觀點:在不同品質的時間都有適合的事情可做 做小朋友下樓梯的過程,我最初 windows 下程式開發環境一直搞不定,搞得很煩就把這件事暫時放一邊去了,後來不知道在哪裡看到什麼訊息,引發我想到何不試試看 linux 呢,剛好前陣子把 ubuntu 最新版本燒到一個光碟裡,就把它拿出來裝,這過程也是有點煩、瑣碎和耗時,為了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查資料並謹慎操作,最後終於搞定,心想這還只是一開始,開發環境弄好了,接下來就是要弄懂 Qt 的運作機制和程式碼該怎麼寫,搞了好幾天,印象中當時我就是去看 良葛格的教學 、   Qt 官方範例的程式碼和說明 ,一兩天了我還不能讓一個圖在視窗中從上往下掉,我真的很想做完這個 project ,想說就厚臉皮問問一個資工系大一學弟好了,這個學弟寫了 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