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4的文章

最近對「演算法設計與實作」這門課的想法

上禮拜上課的時候,不知為何我突然覺得這門課很像中學時代上的數學補習班,老師教你一套針對某類問題的通用解法,你就根據這套解法去練習解題目,只是現在不是用數學語言描述,而是一套解決流程,然後再把解決流程轉成code 可能是因為預設學生有修過資料結構、演算法概論,一些正確性的說明和細節就不談,這讓我有時候對於題材難以接受,或是不知道怎麼轉成code 助教常常問我們懂不懂,我心想所謂「懂」,可以分好幾個層次和方面,知道整個解決流程在說什麼、怎麼轉成程式碼、這方法可以解決什麼條件下的問題、理解正確性的證明...,有時候我知道了解決流程、也能轉成code、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解決流程對,這似乎導致,我知道課堂上教的方法可以解決某些條件下的問題,但是當碰到有變化的題目時,我常常就想不太出來了 也許真的進入的時間早晚、累積的努力、和天資有差異吧,這讓我回想之前學習數學的一些經驗,我認為自己對數學的sense滿普通的,只是國中的時候,補習班老師給我們寫了一些AMC題目,這是一個契機,讓我覺得思考這些不同於教科書上的死板題目還算有趣,升高中後,我就想去報名一些考試,嘗試看看,我在考AMC、AIME前花一點時間做些歷屆題目,有時想一下學校公布的兩週問題、跟同學討論課內或課外數學問題,不知不覺間好像我就有一點點數學水平了,就至少能運用所學內容,思考一些大部分人眼裡「比較靈活」的題目 程設、資料結構和演算法,我進來的時間太晚、累積的努力太少、可能也沒什麼天資,嚴格說起來大約是去年九月、十月開始學(高中有堂課教程式語言但我早忘光,大一的計概上完我還不知道編譯是什麼...),然後這學期上「演算法設計與實作」這門課,我感受到跟一些同學有不小差距,我覺得我很難跟他們在這方面競爭,可是資工並不是只有在搞演算法和資料結構而已,不同子領域偏重的地方不一樣,應該不是完全沒路可走

2014成大校園路跑

圖片
5km:23分35秒 評語:不如高中時代和前一兩年的巔峰狀態@_@ 抱著就是要拿到紀念衣服(前100名)的心情去跑,前10名大概無望,但至少要拿到衣服 本來想說5km硬吃一下就吃完了,最近一兩個月平常訓練量都差不多這樣,結果因為速度比平常快,過程感受的痛苦不輕,參加比賽跟平常訓練真的很不一樣,而且,平常都跑操場,這次的路線4/5是馬路,對腳的負擔大一些 跑到大約剩1km、經過操場的時候,有種「媽的,還沒結束啊」的想法(終點線在操場,也就是最後一段一定是到操場,眼睜睜的看著操場就在眼前,但卻還有路要跑...),這樣還能拿到衣服嗎? 我前3/4配速太快,結果最後1/4沒力,速度放慢超多,不然感覺會掛點,右邊的腰不知為何很痠痛,之前跑步從來沒有這樣,我想到急性腎衰竭不知跟這有沒有什麼關係 最後快到終點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女生在拍照,可能是幫認識的人或社團拍吧,看到我就略過了,我很好奇當時的我不知是什麼表情,應該很有意思 結果63名,可以拿到衣服!但當拿到衣服時覺得這設計真是有點拙啊,中文字太多QQ,符號+英文就好,比較簡潔俐落 這場路跑在我心裡,是我來台南以來最有意義的過程之一了 Run for fun.

UVa 10130 SuperSale

題意: 某超市進行大特賣,每一種商品都有超低優惠價格,但一個人在每種商品最多只能拿一樣、且每個人有負重上限,現在有一個家族要去搶購,要你求出這個家族在每個人的負重限制下,所能拿的商品最高價值和是多少 題目給出T筆測資(1 <= T <= 1000),N代表有幾種商品(1 <= N <= 1000),接下來N列每列有兩個數字:P和W(1 <= P <= 100, 1 <= W <= 30),第i列的資料代表第i種商品的價值和重量,接下來一列只含一個數字G(1 <= G <= 100),代表家族的人數,接下來G列每列只含一個數字,第i列的數字代表第i人的負重上限 解題思路: 典型背包問題,只是現在是好幾個人要拿東西,就相當於考慮好幾個背包裝東西,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負重上限,分別套一次解背包問題的演算法,把結果總和起來就是答案 code:

近況雜記─不擇手段的「變強」&時間的調配

前幾天,我有種想放棄數位電路導論這門課和一份作業的感覺,事實上,我已經放棄數位電路導論了,我聽不懂老師在教什麼、自己讀也沒讀懂、跟不上進度,原本打算去退掉,但因為這學期不滿16學分而無法退,學不好又無法退,我也不打算作弊還是抄襲,好像就只能這樣擺爛下去... 競賽演算法設計與實作,這次作業是關於最大流,我沒搞懂它的思想、寫不出程式碼,我前一兩天幾乎打算要去抄網路上code以通過這次作業門檻,今天轉念一想,我不會是事實,這就是我目前的實力,我不去想著怎樣提升實力、解決問題,卻去想著怎樣抄襲不被發現,我怎變成這副德性了? 應該不擇手段的「變強」,而不是不擇手段的拿成績吧 ,被當就代表我沒達到這門課的要求,如此而已,一個想著應該培養實力、因為拿不到學位而不在意學位的人,為什麼還會想著pass?我因為沒預期會到這種窘境,只能說一直以來拿成績、拿學分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還是影響著我 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算是我朋友點醒了我(他問我最近讀了什麼),我曾跟他說我想朝嵌入式系統發展,雖然目前看來是遙不可及,許多基本功訓練和難題在前方等著,之前看了黃敬群老師的FB提到他這學期開的嵌入式系統課程用了哪些基本科目內容,有電路、數位邏輯、作業系統、計算機組織、C語言、某些數學,我學C到目前為止除了作業外沒做什麼真正的運用,其他基本科目的了解我幾乎等於0,也不是說時間花在演算法和目前程設學的C++不好,只是如果我真想朝那方向的話,其他東西也應該開始學習 更根本的來說吧,我到底在目前學的東西上有多少熱忱、有多少堅持、對什麼東西有強烈好奇心?老實說,雖然我初學不到一年,發現資訊這領域真的是如果沒有堅持、沒有熱忱、沒有一點天分,會跟那些有堅持、或有熱忱的人差距非常遠,最近閒暇時,我也許會再多思考一些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