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2的文章

感覺是不準的─用記帳數據看我這一學年到底花了多少錢

項目 9 10 11 12 1 2 3 4 5 6 總計 學費 27565 300       26365         54230 伙食費 3086 5884 5529 6041 4176 2796 5693 5586 5871 5249 49911 大眾運輸 2666 2479 3503 458 1933 3300 2143 2133 2990 1084 22689 日用品 4822 980 930 790 1375 2077 843 1542 1005 1570 15934 宿舍費用 7090         7090         14180 雜費   6340 300 150 150 2050 150   1649 445 11234 書籍 3735 680 1278 547 773 421 320     1102 8856 電信費           1819         1819 國內外旅遊 800 ...

放暑假第二天我把FB關閉

圖片
之前一直想把FB關閉,因為自己上線看別人動態、發動態,實在很容易不知不覺耗太多時間在上面,又似乎沒太大效益(沒像玩遊戲或看影片那種抒發壓力的效果?!),所以我在2012/6/28(四)─暑假的第二天把fb帳號關閉,預計開啟時間會是開學9/17左右。 有些學校、系上的消息還是從fb社團得知最快,這也是我之前想關但一直關不下去的原因之一,不過現在放假了,終於可以清靜一下了。 「聽說」google系統的效率很好,整合文件、行事曆、地圖、社交圈...功能,如果要訂定計畫或是跟人合作,裡頭每個人都是用google系統,可以省去傳來傳去的麻煩,大家共同編輯方便多,暑假一定要來玩玩看啊!

休學一年,慢別人一年?

前年(2010),我考慮要休學重考時和休學期間,滿常聽到別人跟我說:「你休學一年,這樣比同級的人慢一年了。」這類的話,重點就在那個「慢」字,我的猜測,會這樣想大概有幾種可能,「比別人晚一年畢業、大概也會比別人慢開始找工作,吃虧」、「浪費時間讀高中的書」、「多當一年米蟲」...,總而言之,他們認為在學校一年比休學一年值得,反過來,我會想休學,就是認為休學一年可能比繼續待在學校一年值得,區別清楚基本差異後,就可以更進一步論述了。 我休學的背景 我當時情況,念書幾乎無心,根本念不下去,雖然有強大的考試壓力,我卻連動都不想動,也沒內在動機促使我念書,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跟我爸媽協調了很久,從十月到十一月,中間猶豫反覆,想說留下一學期看看,後來又覺得還是休學好,因為自己沒動力讀書,這樣下去也學不到、學不好東西,說實在我根本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現在回頭看重考,感覺像我想休學的藉口,藉此暫時離開理學院。 那段期間看了《富爸爸窮爸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而心生想讀商學院或經濟系的念頭(這是事實),我後來釐清,想了解經濟、股票不一定要讀商學院,後來也有點慶幸還好當初沒上財金,過去我累積的東西主要在數學,算自己稍微有一點點優勢的領域,跑去完全不了解的商管,捨己之長、去弄個從無開始,冒的風險實在不小。 我休學期間在做什麼 那休學期間我在做什麼?前幾個月在準備大考、申請資料、面試,我當時有三個可能的選擇:1.準備指考。2.去讀新校系(統計)。3.回清大。指考後來排除掉,因為自己除了數學行,英文勉強可以,其他科目實在沒優勢,表現不見得會比較好,接下來我有好長一段時間可以思考2和3要哪一個,所以暫時放下這個問題。 看自己之前寫的文章,去年(2011)四月份開始上微積分OCW,計畫當月內上到第18講,還有至少每兩天去慢跑或騎腳踏車(我有點難相信當初居然有確實做到這兩件事,是現在紀律太差了嗎...),四五月的OCW進度都有如期完成,這真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以前我很被動,跟牛一樣,鞭子(考試)打一下、動一下(讀書),這代表我可能有在改變。 休學值不值得,看你做了什麼事情 我當初等於是看OCW把微積分上學年的進度學完,因此我上學期微積分幾乎沒去上課也沒在念,考試對我也沒任何問題(有可能也是因為這裡的難度較簡單吧),利用網路資源、課外書、休學期間極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