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1的文章

學降龍十八掌之前,先從蹲馬步開始!─做好基本功

人人都知道但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做好基本功。 降龍十八掌打的虎虎生風,一定之前蹲馬步不曉得蹲了幾年,才有現在這個功力,有些事情也是同樣道理,基於現在自己還是學生的身分,就針對讀書、寫作這兩部分討論,我不想從它的重要性或利害關係的角度來切入,這有點陳腔濫調,所以我希望從純粹的理由動機來寫這篇文章─想改善閱讀、寫作能力的渴望和實際作為。 我打部落格文章的時間快滿一年了,剛開始沒多久其實就發現一些問題,自己似乎不能把想法用文字表達的很清楚,邏輯不清、文章架構鬆散、或是主旨不明的問題…,後來文章打的越多,情況有比較改善,但總是差強人意,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成武器,那這個武器就只是根沒有明顯特色和優勢的木棍罷了,說真的,自己滿意的文章很少,有時候也許觀點可取,但整體而言就是平淡無奇,要不然就是陷入文意不清的狀況,無法把文章的質和量提升到更高層次,這應該能算某種瓶頸吧。 另外閱讀的部分,我會重視它的原因也是起源於發現問題,在我看完一篇報導或文章,甚至是一本書後,我沒辦法把它的大意內容理解清楚透徹,測試的方法是看自己講不講出個所以然來,結果是殘篇斷簡,東西是吃進去了,但沒吸收裡頭血肉化成的養分,也就是「消化不良」!這樣吃再多下去也沒改善根本問題,吃越多流越多,代表過去以來我的讀書方法和習慣不是建立在紮實學習上,可能是為了應付考試和成績衍生的結果,或有其他因素造成,想改善必須由此著手才行。 說聽讀寫這四大能力,彼此息息相關,其中的讀和寫我把他們視為一體兩面的活動,寫是為了把自己想法表達出來給讀者知道,讀是為了理解寫作者想表達的事情,但其中涉及的心智活動沒這麼單純。不同的人讀同一篇文章,有的人可以理解並發表意見,有人看了則如左耳進右耳出,也說不出看法,差別當然是心裡想的不一樣,某些想法和技巧更有效,才會有結果的不同;寫作也是,不同的人要表達對同件事物的想法和概念一定不一樣,有的人說的能讓人很清楚他的看法,有人說了老半天也沒人懂,那重點是要怎麼改善呢? 我認為改善讀和寫兩大能力一定是同時進行的,讀了更多東西、「讀」的更好,肚子裡墨水越多,寫出來的東西也越豐富;文章「寫」的好,看別人文章也就容易知道在說什麼了。而具體、有效的作法就是每次讀的時候,讀完試著歸納出要點、作者想表達什麼…, 「自我提問」這個動作是思考的啟動開關,也是最基本的技巧 ,不曉得...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筆記

這本書是以比較輕鬆趣味的方式來談一些投資的概念,對像我這樣的入門者滿適合的,書裡幾乎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推論或名詞,但我有跳過一些篇幅沒看,在昨天和剛才總共花了大約三小時多把它看完,以下寫下自己的一些心得和筆記。 不要指望任何建議。(《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開宗明義第一句話) 如果在這裡(投資市場)輸了,絕對不是因為被別人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   不要執著過去的價值觀,時時檢視自己是否帶有成見。 等待敵方力量消失再出手,勝率就會大幅提高。  (長線操作的關鍵不是順勢或逆勢的問題,而是等待敵方力量的消失) 站上體重計測體重,在指針還沒靜止前,根本不知道量值是多少,即使指針靜止了,也未必正確。(對待種種消息,在效應還沒發生前,過度解讀實在容易迷失,先把它當成一件既定事實就好) 複利是最強的威力,獲利以此計算,虧損也是以此清算。 台股千元股王登基,就是多空大攤牌的決戰點。(作者的觀察) 房屋出租者漸漸感受到景氣不佳的影響,畢竟沒有人只單純因為錢多跑去租房子的。(書中這段 內容附近談到房仲業和房東對景氣的看法,所以對於無根據的樂觀消息或想法一定要特別當心) 金融市場的本質也許在改變,拘泥於某種投資方法或概念可能會不合時宜。 就會魔獸世界裡講的:死人沒有DPS。在投資上也是一樣,機會只給那些能夠存活下來的人。 在不確定的年代,要降低風險的唯一方法,只有降低波動性大的投資工具之金額。(作者的想法) 風險未必要量值化,有時候根據邏輯推斷其實就足夠判斷了,例如:買進自己不了解的金融商品、根據報章雜誌的建議買進或賣出、無條件相信所謂大師或明星經理人的話...等等,這些都是風險。 請記住,沒有漲到天的資產,卻有還不完的負債。 「不勞而獲」根本不適用在與金錢有關的任何領域。 投資是一種需要具備自有基金與成熟人格的活動,請盡可能把它當成是一件工作或差事。 人一定都有弱點,假如犯錯了,第一件事是反省自己。 不要有「別人都是笨蛋」這種想法,除了對投資沒有實質幫助外,也會讓自己萌生莫名的驕傲心和自信心,導致犯錯。 做決定的機會只有一次,但外在的機會可以有很多次。